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801.html成群结队的鲨鱼张开血盆大口,不远的海上,到处都是惊慌逃窜的人类。你以为这是在拍电影?不,这是真实发生在年8月,关岛附近的一个惨绝人寰的鲨鱼吃人事件,同时也是美国海军史上发生的最大一次海滩事故,这场事故,使一千二百名海军中,只有三百多人活了下来。
事件发生后,举世震惊。那么,美国海军为何会在自己的岛屿上发生事故?鲨鱼为何会攻击这些人类呢?走近历史,了解真相,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场事件的缘由。
运送高科技武器
年7月16日,刚刚检修过的的印地安纳波利斯号接到一个神秘的任务。同日常作战不同,印地安纳波利斯号首次承担起运送快递的任务。
不同于其他的快递,在运送之初,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就被命令一定要绝密运送。全程下来,周围没有任何的护航舰、驱逐舰保护快递的安全,就连战舰内的无线电都被设置为静默状态,船员只能等待外面的信号进来,不能发出半点信号。
就连船上的船员都不知道,他们运送的是什么东西。只有级别最高的舰长知道,此次他们将要运送的,将是不久之后,在广岛开花的高科技武器“小男孩”。
所以,在得知了任务的绝密性之后,舰长第一时间便以绝密形式,完成了这个“快递”的交接工作。
半个月过后,印地安纳波利斯号成功达到指定位置,并将“小男孩”成功移交给天宁岛的海军基地。按照计划,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在完成任务之后,迅速回到菲律宾海域进行训练。不过让军舰上海军始料未及的是,这趟归途将成为他们一部分人的不归路。
当印地安纳波利斯号进入关岛附近时,遭遇了日军的潜艇。关岛曾是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老巢,年时被日本占领,之后在年重新被美军夺取。
此时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已经被美军打得节节败退,日军的潜艇胆敢在这时候冒头,也是吃了豹子胆,更不用说身后就是美国舰队的司令部,日军就算再胆子大,也不敢在这里动手。
不过,舰队上的海军还是小看了日军。日军潜艇居然冲破封锁,往关岛附近靠拢,和执行秘密任务的印地安纳波利斯号打了个照面。
日军一开始也不敢动手,毕竟在人家地盘上,万一有个轻举妄动很快便会招致灭顶之灾。可看到印地安纳波利斯号是独自走夜路之后,日军的潜艇忍不住了。
日军潜艇瞄准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发射了六枚鱼雷后转头就跑。而受到火力攻击的印地安纳波利斯号,仅仅只撑了十分钟,战舰就被海水淹没。
遭受攻击后,一千二百名官兵立马减员了三百人。剩下的九百多人,只能在水中等待救援。
可屋漏偏逢雨,前面我们也讲到,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在出发前就是执行绝密任务的。所以就算他们在第一时间遭受攻击,也无法将求救信息传达出去。
就这样,九百多人就抱着木板、油桶,漂浮在太平洋上等待着救援。期间,舰长曾想尽办法将消息传递出求救信号,日军也将这里攻击潜艇的信息传递给总部,而在破译了日军的情报后,美军却认为,这里并没有任何美军军舰出现的迹象,所以被判定为假情报,没了下文。
而漂浮在太平洋的九百多官兵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噩梦的开始
当他们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喜悦中时,一望无际的大海将他们打回了现实。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官兵们求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这里,白天太阳的直射,夜晚冰冷的海面,强烈的温差让每个人都无法适应,很快就有人出现严重脱水、皮肤爆裂的情况。
而这些,不过是噩梦的开始。
爆炸导致牺牲的三百名官兵的尸体,也渐渐浮出了水面。随着血液的流失,越来越多的鲨鱼聚集了过来。
为了驱赶鲨鱼,官兵们将尸体推倒海里,以便保住自己的小命。可没想到此举却适得其反,越来越多的尸体堆积在海水中时,更多的血液随着海水四散开来。
而此举也引发了更多的鲨鱼,向幸存的官兵开始围剿。
尽管众人奋力驱赶鲨鱼,可鲨鱼早就将他们视为盘中餐,哪有就此罢休的打算?
越来越多的官兵被拖入水底,有些心里能力承受差的士兵选择了开枪自杀。每时每刻,他们都要面对数不清的鲨鱼,在随处可见的血盆大口里,士兵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
直到第四天的时间,自家的战机才在上空发现这里的惨剧。在向总部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后,整个海军部队大为震惊,立马开始了救援活动。
经过抢救,人的队伍已经剩下人。除去最先受爆炸而死亡的人,丧生在鲨鱼嘴下的士兵,就接近总人数的一半。
如此规模的鲨鱼吃人事件,不仅在美国内部闻所未闻,放在世界上也是骇人听闻。
自从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军舰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已经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是冒然将消息传播出去,对美国海军来说,无疑是给自己脸上抹黑。
所以,这件事从发生之后,舆论一直被美方所打压。可是消息还是透露了出去,面对民众的质疑,美军想到找一个替罪羊来承担责任。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人最适合为他们抗下所有——印地安纳波利斯号舰长麦克维。
无辜的舰长
在调查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后,美国海军部立马将麦克维送上了军事法庭,而给出的理由也相当荒诞:战舰的做法,使国家在参战期间“承担风险”。
得知麦克维受到不公平待遇,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立马签发了豁免令。他认为,麦克维肩负重要任务,已经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尼米兹知道事情的原因,所以选择放他一马。不过,这份信件却被作战部长直接驳回了。因为在最早之前,这个部长同麦克维有较深的过节,现在掌握执法权的部长,又怎能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呢?
二战结束之后,军事法庭便开始了对印地安纳波利斯号的审理工作。为了推卸责任,将美克雄定罪,美国海军不惜找到当时击沉战舰的日本少佐,进行当场对峙。经过13天的审理,法庭确认美克雄对印地安纳波利斯号的沉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庆幸的是,由于美克雄在二战期间的杰出表现,法庭给与他宽大处理的机会,并在其释放后恢复了他的工作。等他退役之后,这件伴随他一生污点的事件并没有因此而消逝。美克雄经常会收到大量的信件中,出了日常的慰问信件,大部分都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家属,会在信件中恐吓这个老人。
终于,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年迈的麦克维选择了饮弹自尽。
在去世之后,麦克维幸存的部下,一直没有放弃为他洗刷冤屈。直到年的时候,一个11岁的孩子在观看了一部关于印地安纳波利斯号的纪录片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作业中多次展开调查。
在他的努力下,当年的幸存者被他一一找到,而当年的细节也一件件被翻出。
当年印地安纳波利斯号留下的证据,也在此时成为铁证。
美国海军高层,曾经截获日本战舰击沉印地安纳波利斯号的电文,可是却熟视无睹,没有派出海军前来了解情况。在印地安纳波利斯号被击沉之后,舰长麦克维至少发送了三次的SOS求救信号,可是接受到信号的基地却由于各种原因,根本没有将此事认真对待。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完成运送快递的任务之后,在去往菲律宾海域的航线上,已经有一艘船只遭受过攻击。
行驶在同样航线上的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并没有接到任何有关改道的通知,更没有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甚至到后来,舰队都不知道,几小时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战斗。
一味的麻痹大意,造成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如果事前能做好防御,对没有反潜艇侦查设备的印地安纳波利斯号,进行护送,这场悲剧本来可以避免。而舰长美克雄此前也就此问题,多次和海军高层进行过探讨,但高层给出的回复是,航线足够安全,没必要进行护送。
终于在年,在众人的努力下,关于重新审理印地安纳波利斯号的提案获得了通过,在铁证面前,经过多次举证,法庭宣布麦克维舰长无罪。
至此,历经半个世纪的冤案,终于得到公平的结果。相信在天之灵的美克雄舰长,也能就此安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1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