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TCL发布多部贺岁短片,以科技助力年味回


传统年味渐行渐远,新时代年味越来越浓。科技带着向善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个个温暖选项,让人们以千万种方式回到“家”的原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的年味越来越淡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家庭吃穿用住随买随换,因而期盼春节时能穿新衣、吃大餐的“劲儿”也就越来越淡;城市乡镇灯光夜夜璀璨,但少了鞭炮味的年夜也少了儿时的翘首企盼;身处一地的亲朋好友,这些年越搬越远,“走亲访友”的仪式感也越来越淡了。

虽然传统年味的变淡,成了不可回头的趋势,但也有新时代的“年味”涌来,浓得化不开。“花样过年”正在“大力出奇迹”。即便不能回家,也要视频连线与家人一起“云守岁”;过年地点不一定非得是故乡,“反向春运”把父母接过来成为新思路;“本地游”也是一种打法,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北京冬奥开幕式新华社/图

北京冬奥,更是让这个中国农历壬寅虎年显得特别,将全世界的心和目光都紧紧连在一起。在中国这片热土,一个又一个奇迹正在发生,从微小中汇聚,点亮万家灯火。“00后”超人气选手谷爱凌挑战极限,在非主项逆风翻盘;速滑场馆内险象环生,但无可挑剔的硬实力凝结成“你永远可以相信”的力量……“双奥之城”北京,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汇聚四海目光,抒写东方浓情。灯笼、冰糖葫芦元素变成吉祥物界顶流出现在国际媒体的镜头中、饺子和汤圆被摆放到各国奥运健儿的餐桌上、冰墩墩“一墩难求”……中国春节元素正透过冬奥赛场,折射到更多全球观众眼前,让全世界感受到美美与共的中国年味,与中国老百姓一起“过大年”。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测数据,今年春运总发送旅客预计将达到11.8亿人次,较去年同比有35.6%的增长。而据去哪儿平台数据,年春节期间,多地近郊酒店、高端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现象,预订量比年增长了近三倍。年味似乎穿着另一件衣服,又回来了。

团聚不易,才让人们对于过年的态度更加认真、用心,“在一起”的心愿更加强烈。有时候,暂时的“分离”恰是为了更好地回家,“不在场”也是另一种“在场”,一种“缺憾”的圆满。只要心在一起,情在一处,在哪儿都有年的味道。

一勺一筷全是爱

新时代的年味,大概是从互联网把大家汇聚到一起开始的。当《西游记》中的豹子精成为虎年来临之际的第一个表情包顶流,被年轻人用来戏求“豹富”;有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扫“福”秘籍,再交换一张难求的卡;朋友圈定位开始陆陆续续不断更新,拍起了“沉浸式回家”的VLOG;各大平台把APP的图标,加上红字“瓜分×亿”;定闹钟的理由,又多了一条“去抢红包封面”;年货和人,总得有一个准时到家,给爸妈的智能家居,甚至麻将机都得安排上;社交平台上的年夜饭菜谱分享,有望变成新的流量密码……

铺天盖地的年味从手机溢到了生活里。从前的春节大张旗鼓,从腊月廿三开始,到正月十五,浩浩荡荡的种种习俗仪式旷日持久,铺满将近一整月,如今各种传统年俗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浪潮里不断被稀释,最终“年味”似乎在一桌年夜饭里浓缩成了精华。

准备年夜饭

《舌尖上的中国》说,故乡的味道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熟悉的食物常常储存着情绪和记忆,成为爱和团圆的代名词。

26岁的媒体人彭筱杭这是第二次独自过年了,原本打定主意今年一定要回去,却还是被不断取消的航班留在了上海。一周内,她第四次收到爸妈寄来的包裹:一堆逐行记录步骤的手写菜谱、一些存放和吃法的温馨提示、分装好的腌制菜、整整齐齐切成了片状的酱牛肉、新炸好的“辣椒油”……每个盒子都贴上“赏味期限”的标签。

在外忙碌的一年里,筱杭最想念爸爸拿手的拌凉菜。尽管她已经反复练习,学了个七八分像的滋味,只是嘴上的馋易解,心里的馋难消。点开视频,她在“爸爸牌”网课里开着“名师辅导一对一”的“小灶”,在一步一步的远程指导和跟做中,在“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映照中,七八分的滋味也足以抚慰人心。

《年味》贺岁短片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品牌TVC《年味》微博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yl/16676.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