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青未了岳定海菏泽八章


菏泽八章

文/岳定海

落日

是那种霞光,那种铺天盖地的霞光,横亘远古的霞光,如庄子之垂天大鹏,一羽伸向遥远的天际,一羽坠到无垠的地平线,它们在天空自由自在惯了,睥睨一切,傲娇一切,大鹏的头修长而凛然,展翅飞翔!

而那颗落日,恰如大鹏的眼睛,灼灼其华,覆盖虚无的缥缈的变得模糊不清的云彩……而云霞从富贵过渡到平凡,从大户人家切换到小家碧玉,从灿烂辉煌演绎到朴素无华,从羽垂千野变化到黯然失色……

一切正在消失。

一切正在重生。

落日,你这横跨古今的一只硕大无朋的多彩凤凰,从你的我的他的头顶上快乐地飘逸,快乐地……

其时,我们四川作家乘坐大巴车从河南商丘向山东菏泽行进,商丘为古燧人氏起蒙之故里,而菏泽乃天下闻名的牡丹之乡,让远古怡然自得地走进花丛,一切机缘巧合,一切生动有趣,一切多彩多姿,一切绚烂万年。

想起了夸父逐日的悲壮场景,忆起了壮士蹈火的熊熊烈焰,想起了把天狗吞了的蜀中才人,忆起了天空之境的寂寥深远……

落日,是我们沉思着走进山东境内的第一束文明之火。

曹州牡丹仙子

一夜征尘而至宾馆沉沉大睡,天刚拂晓,好客的山东文友微笑着请我们观赏国色天香的菏泽牡丹。

关于牡丹的神秘传说,不下百个闪耀的版本,而我却喜用自己的眼睛观赏,何称国色?何称天香?那花色丰艳而富丽堂皇的皇冠上的花钻,那仪态万方而君临天下的璀璨夺目的笑靥,岂是匍匐原野的荒草寒枝所能仰望的?岂是凄切寒怆的西风所能膜拜的?

我在园中走走看看,见素有“花中之王”美誉的牡丹在金光闪闪的连天绿叶里摇曳百媚千红,我爱哪一种呢?生于四川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已经雍容华贵,空旷的后宫里多有做春心荡漾美梦的妃子,文人士子多停步于紫色的花球前,连齐鲁大地的百姓也笑意盈盈地穿行在花团锦簇之间……百姓?我一激灵,紧走几步登上一座形制工整的亭台前向四围打量,山东的人民、祖国各地的人民有福气了,他(她)们携老扶幼地欢笑着漫行,他(她)们呼朋唤友地嘻哈着穿行,一个咿呀学步的孩童嗅着牡丹可爱地笑着,一对青春勃发的情侣牵手闻香……这香在菏泽大地上肆意地泛滥,也在山东的天空久久荡漾,我的眼睛湿润了,人是一朵花,花亦一个人,人花互为辉映,天空也是清澈透明到辽远了。

菏泽双英

有人纳闷了,何谓双英?

我去菏泽文学采风前,也会发出此问?

山东作家陪伴我们走进一家用钢梁与玻璃结合的美术馆时,我仿佛触摸到文明的心跳,文明之火的光芒四射……

美术馆已经广阔到头顶很宽的地方了,而一张张纯粹的玻璃又恰到好处地镶嵌到任意的方向,这样匀匀的阳光挥洒,光线多美,*金分割又是多巧,正在漫步,忽然,忽然眼前一亮,那迎面而来的大墙上飞舞着生命律动的荷花!白如雪,蓝如天,红似烈火,紫似水晶,最动人心弦的一大朵,俱是名声大噪又娇羞不语的黑牡丹……对了,在名画家上官超英那支神出*没的笔尖下,流淌出原始的光线,生命的奇迹,月夜的静美,*昏的斑斓。百十片荷叶悄吟“莲叶何田田”,枝蔓横斜的水草也是暗香浮动,有鸟声自上弦月滴落到莲藕下,还有几球花蕾含苞欲放……

《诗经》里的草香与蛙鸣在此绽放,杨万里的小荷也识趣地招惹蜻蜓。这堵跃动生生世世灵与肉的荷花大作,均出自上官超英的笔蕊,上官乃复姓,我一阵恍惚,上官云珠名演员是也;上官超英名画家是也。而他的夫人叫王超英,菏泽市又一位名声在外的女摄影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王超英跋山涉水拍了无数反映菏泽大地巨变的图片,在那台镜头的捕捉里,从很远时破败的茅屋到今天矗立天际线的高楼大厦,从饥肠辘辘的灶屋到今天五谷丰登的粮仓,从蓬头垢面的呆滞农民到今天喜笑颜开的老百姓,从荒野僻壤的乡村到今天通达天地的高铁……王超英用智慧的目光加上像机的神眼,一张张留存在欢乐行进的大地影像里,历史在此定格,岁月在此存档,那奋斗着的人们身影,也恒久地储存在天地良心之中!

画家李荣海

我从一片宽阔的土地上走进“李荣海美术馆”时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庄重而且透着艺术无处不在的气质。

先看李荣海的作品,画面上垂吊的丝瓜、金*色的葫芦、刺目的葵花、熟透的柿子、晶莹剔透的葡萄、安静的白菜、透明的红萝卜与肥硕的南瓜把我带到杲杲的齐鲁土地之上,我在尽情享受大地丰收场景和丰富多彩乡村瑰丽同时,对画家产生了由衷的敬意。那些曾经贫困的山山水水,那些廋弱的残花败柳,那些伛偻的男男女女,那些疮痍满目的院井已被红日的光芒驱赶到遥远的地方了。剩下的都是美妙的,生机盎然的,色彩流动的,欢歌笑语的……这便是李荣海笔下的质朴而且宁静的世间,连自然界的百种花果也仰天而笑,连横叶披拂的叶茎也惬意摆动,生命不就是快乐二字吗?

我又对芸芸众生产生新的认识,我还对神灵与大自在产生新的看法,我再对艺术来源于朴素产生了新的感悟,我仍然对山野间渲泄的创造能力产生了敬佩……这些都在一个叫李荣海的画作上悄悄的绽放,开得很喜庆,也很自在。

沉船

在菏泽一家大气的博物馆里,当地考古学家将从湍急河床下面挖掘出来的一艘沉船稳稳当当地安放在大厅显眼之处。

沉船已经衰老,被工匠们打捞上岸时残存船的骨架与七零八落的木片,一如破碎的花果,我们的匠人心灵手巧啊,在专家悉心指导下,硬是将散落的木片组装成一条迎风破浪的大船。在解说员的指指点点里,我循着手势察看翘头的船首,坚实的船身和保持平衡的船尾,船身阔大,前有用篷遮蔽的上下两层的舱,里面放置食用品与地铺,供船主吃穿睡觉用,那下层舱里秘放盘缠如耀眼的金元宝和脆响的银两与铜钱,船中央排放捆绑扎实的货物,船后摆放炊具,可煮茶可烹饪可温酒,实在是功能齐备,足够大江大河航行十天半月的了。

我走上观望台想象这条船的风浪烟雨岁月,它在船主的掌控下,穿过惊涛骇浪,听过暴雨洗刷,也度过一平如镜之河流,还从春风杨柳时序平安地驶到繁花似锦的季节,当然也与硕果累累的秋天相向而行,也与寒风凛冽的冬季互看不语……那些春花秋月默然相爱,那些风流人物时隐时现,试问,沉船何曾沉沦过?它始终在推动岁月,它也被岁月反作用力推动,尘世间因此阴阳不定地轮回,沉船亦是大智者,看破不说破,与风浪作伴,与星辰同行,此生无憾了。

菏泽元青花

年9月,菏泽一处施工现场,暴雨倾盆后将倾斜而结实的沉船冲刷出来,往往,石破天惊的大发现总是与天象有关,比如泥石流比如狂风闪电还比如地质出现异变。

考古人员马静太过幸运,她被安排清理被淤泥堵塞的文物,这活儿须小心干,和老天爷比的是耐力比的是恒心,她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清淤,完整的杯盘碗盏和残缺的瓷片暴露无遗,在考古学家的惊呼里,沉睡几百年的元代生活用品一一呈现。马静不敢大意,她用竹尖掘土,在一丝一毫的缝隙里提取元代文明信息,突然间一点蓝光破土而出,那蓝是天空蓝,是海洋蓝,纯粹,优雅,遗世而独立……这才叫大惊叹,学者们静静地围拢过来,等待价值连城的宝贝见天。这是一只元青花梅瓶,龙纹,画工精绝,专家研究后结论是元代官窑为皇帝制作的贡品。另外两只是高雅的元青花鱼藻纹高足碗和穿花纹凤盘,可惜的是这两只元青花略有残缺,我细致地观察片刻,觉得残缺也是美,它美得那样风姿绰约,又美得那样楚楚动人。

元青花存世量太过稀少,因而被藏家热烈追捧,也被诸多博物馆在千方百计拥有一件后倍感荣幸!我想起张献忠在四川江口沉银的传奇,也想起杜十娘怒沉的那只百宝箱,还想起拍卖场上一锤定音的“*谷子下山青花罐”……珍罕文物赋予人类的想象空间,也将文化的碎片连缀起来,供史籍编纂者研究,写就一部奇妙的书卷而大放异彩。

水泊梁山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本被国人翻阅后发出灿然一笑的书籍。

诸如“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这首开篇词,便极有笑傲江湖的豪情。再看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绰号与鼎鼎大名,可知这一幕“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演绎得是如何的波澜壮阔!“及时雨”宋江私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吟反诗、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三打祝家庄。“玉麒麟”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入云龙”公孙胜芒砀山降魔。“神机*师”朱武打破六花阵。“小旋风”柴进门招天下客。“豹子头”林冲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那一页不是充满惊心动魄?那一章不是描摹得风起云涌?再看鲁智深坐化,燕青出走,公孙胜云游,戴宗出家,阮小七复归渔民奉养老母俱让读者目不暇接,我以为其中好汉首推鲁智深,他不仅武艺出众,名列梁山步*之首,而且行侠仗义,为人光明磊落。第二条好汉位置给晁盖放好,他上梁山后,不惜重金把之前出卖过他们的白胜从大牢里救出来,还让他在梁山上当个小头领,此事说明了晁盖敢担当、重义气。第三把好汉交椅可以安排给史进,他上梁山之前的一件事干得极有光彩,当时史进和朱武、杨春、陈达几兄弟在少华山上落草为寇,史进为拯救画匠王义行侠未遂,面子上是有点不好看,但其所作所为,实属英雄之举。

我从远处一望,梁山在无边无际的鲁南大地上孤兀突骨,在祖国慷慨激昂的英雄谱上自成一派。我迷惑的是这孤山如何而崛起?我奇异的是那叱咤风云的好汉们又是怎样将天地风云激荡得此起彼伏?我悠悠然地想着,随作家们的队列朝山上走去,这一走,看出了玄妙。梁山海拔仅米,实在是不高深不峻峭,上山路用泰山石灰岩铺就,可别小看,石梯坚硬无比,被亿万观摩者的脚板磨得锃亮,反射冷寂的青光。坡度不大,缓缓而行,两边种植高大的松柏二树,凛凛风骨直泻天空。我想着宋江的忠义,林冲的雪夜上梁山,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漫想着好几百年前发生在这座孤独山头的英雄事迹,他们与《三国演义》开篇词一样进入忽而昏*忽而明亮的岁月隧道,天光乍开,沉雷大作,历史总是这样庄重里弄出些滑稽的模样来。

奇的是上山一路可听民间艺人演奏“山东琴书”,洋溢英雄好汉的斗争激情。更奇的是八百里水浒早已湮没在风云际会的长河里,而新主*的地方官为复原部分闪光篇章,活生生在梁山脚下广袤的大地上辟出一湾还能跳荡碧波的湖泊,让游客领略当年水浒的些许气势,我驻脚一看,湖水光滑,小岛雅致,却少一股人间英雄气了。

民俗博物馆

从梁山一路走下来略略疲乏,热情的主人邀请我们午餐,我抬头看看用餐地点那幢外表平常的楼房,也不甚在意,走进去方知别有洞天。

穿过稍显黯淡的墙壁前过道,所有的房与梁用木头榫卯组合,一沟沟青瓦间杂亮瓦,屋内排列着曲尺型的酒柜,上置大罐,罐头用红布包紧盖严,柜前排两张长方形木桌,四周搁好板凳……再朝里行,行幽幽之步观民间家什,用泥筑的罩上木盖的酿酒大灶,喂马的边沿磨损的马槽,掘地的锋利的铁爪,大户人家门前的门当,铡草的坚锐的刀具,卖地的发*的契约,耕作的已生锈的犁头和新媳妇过门前戴上盖头的塑像……在阴暗的屋子与转弯处沉默寡言,我在每一件已有几十年光阴痕迹的展品前伫立,使唤过你们的主人呢?收获了粮食的主人呢?还有鞭炮声里将小媳妇送上驴背的仆人呢?坐门前叼烟袋谈天说地的庄户人家呢?还有坑上温暖的被窝呢?还有靠在树干前歇息的长工呢?你们竟然在尘世间匆匆忙忙地劳碌一辈子,又悄无声息地埋在喂养过你们肠胃的田土之间。仅仅遗存这些老物件让我伤感,我有点怨气了,物是人非,光阴荏苒,岁月为何如此绝情,又为何如此多情呢?

“请坐,吃饭。”我定一定神,主人请客依次入座。我再细看,满满的一桌鲁菜,大葱蘸酱是首选,好吧,入乡随俗我也拈起一根嫩白的大葱,裹上香香的酱,大口地嚼起来。

岳定海,四川盐亭人,长居四川绵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供职绵阳市新闻单位。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四川省嫘祖文学院院长)。岳定海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0部,代表作系《岳定海散文卷》《蜀境》《小史记》《人民》《庚子暮春文稿》《岳定海思想录》《大盆地》《灵*在高处》《生命激情》等。他先后在《诗刊》《诗潮》《青春》《江南》《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文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工人日报》《现代散文精选》《天津文学》《四川文学》《散文选刊》《鸭绿江》《海外文摘》《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西南文学》《青海湖》美国《世华文艺》《西南作家》《格调》杂志《中国乡土文学》等上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数百万言。并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四川散文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六十余个大奖。岳定海辞条入选中国作家辞典。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yl/12861.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