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石匠的惊天秘密民间传奇


民间传说中的有八大匠,分别是木匠、泥匠、篾匠、铁匠、船匠、石匠、油匠和剃头匠,这八大匠同属一派,祖师爷都是鲁班,不过隔行如隔山,行当与行当之间都有自己的规矩和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石匠的故事

李强的父亲死了。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石匠,能粗能细,粗能把山上的石头切成长短一样的条石,可用作地基、台阶等,美观大方,坚实牢固,细能在石头上雕龙画凤,给别人做石狮子,打碑等活儿,父亲为人和善,团结邻里,当地人建房立屋,做碑雕刻,都会找父亲,父亲粗活儿干得多,细活儿干得少。

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在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死在了开山碎石的过程中,一块大石头从高处落下,父亲为了救另外一个人,被巨石狠狠地压在了地上。

当李强带着母亲和妹妹去事发现场接父亲时,天上下起了雨,李强看着平常高大伟岸的父亲躺在乱石堆上面,雨水将父亲脸上的血渍冲刷了许多,父亲的脸因痛苦扭曲着,母亲和妹妹声嘶力竭,哭晕在地上,李强握了握父亲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手,想着以前父亲用这双大手抚摸着自己的头,也伤心的不能自己,从这一刻开始,这家的梁就塌了,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唏嘘。

父亲走后,李强就退了学,家里有无法劳动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他必须要把家顶起来,他本来也不爱读书,他喜欢跟在父亲后面摆弄石头,喜欢听父亲哼唱的调子嘿着嗬嘿着嗬,嘿着嗬嘿着嗬,像古老的音符,浑身充满力量。

可是父亲却不想他做这行,父亲说,开山碎石是体力活,很累很苦,还有很大程度的危险性,石头能经得住侵蚀,石匠却不能。坚决不让他学这个,要他好好读书,李强总是偷偷摸摸背着父亲,学着这门手艺。

李强收拾着父亲的工具,二锤、钢钎、锤子、錾子、、、、、、每一样,都被父亲打磨的锃锃发亮,这是父亲毕生的心血。

不顾母亲和妹妹的阻拦,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晚上,偷偷摸摸的跑了。

李强背着这套工具也入行,跟着当初父亲救得那个人学习,他叫老魏,老魏和父亲不一样,父亲像健壮的豹子,浑身布满肌肉,干的是粗活,老魏是干细活儿的,细皮嫩肉,像个书生,不过两人都有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手,老魏主要做雕刻,因着对父亲的愧疚,老魏对他是掏心掏肺,不遗余力的将毕生所学传给了他,三年时间,李强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雕刻师。

这天,是李强的出师宴,大伙儿都来给他祝贺,鞭炮声起,李强郑重的给老魏磕了三个响头,正准备改口叫老魏师傅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来了,严厉阻止并说出一个了惊天秘密,父亲是被老魏害死的,并不是所谓的意外!

原来,李强的父亲和老魏本是同门师兄弟,两人从小就跟着师父学打石技艺,李强的父亲粗枝大叶,大开大合,学的是粗艺,老魏心思缜密,谨慎从事,学的是细艺,两人学了十年,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本来亲如兄弟,却因为一件事反目成仇,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师父有一本打石秘籍,里面记载着各种精华妙绝伦的打石技术,师父想在两人中间选择一名传这本书,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考验两人的人品,这个办法很老套,师父把这本秘籍放在最显眼的地方,看看谁在眼皮子下私自动手取走,老魏心思缜密,想了个办法让师父厌弃李强的父亲,就在一个晚上偷偷地拿了这本秘籍放到了李强的父亲床上,第二天师父发现后将两人叫来,问李强的父亲是不是他拿的,,他摇摇头,说不是,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老魏一口咬定是李强的父亲拿的,后来师父在书上闻到了老魏身上独有的松香味,才知道是老魏做了手脚,赶走了老魏,秘籍也给了李强的父亲。

李强的父亲拿着秘籍就在他们现在这个镇上落根了,娶妻生子,因为一身的打石技艺,也慢慢的混出了名气

老魏走了后去了县城,因为雕的东西活灵活现,很快就收到了一些富人的追捧,日子过得也不错。

两人在三年前有了交集是因为老魏接了一个单子,要在影壁上雕一个千手观音,这个图他一直不会,只有那本秘籍上才有,曾经他看过一眼,于是他就来找李强的父亲,父亲是准备给老魏看的,毕竟是自己的师弟,赶巧,那几天李强的母亲生病,就耽误了,老魏以为师兄不愿,就想了坏主意,在石头上动了手脚,谁知石头偏了方向,朝他砸了过来,是师兄不顾一切冲了过来把他救下了,自己却倒下了,他这才幡然醒悟过来。

所以后来洗心革面,诚心诚意传授李强技艺,直到出师的今天。

当秘密揭开的瞬间,老魏站起身来,给李强的母亲磕头谢罪,然后拍了拍李强的肩膀,好小子,你学成了我就放心了,我这就去给你父亲赎罪,说着就往石柱子上撞、、、、

说时迟那时快,李强健步如飞将他拦下了,他说,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不能原谅您对我父亲的所作所为,但你是一代大师,你还能为老百姓做很多的事,我们这行当人越来越少了,消失一个就少一个,活着比死了有价值。

后来,老魏又收了几个徒弟,个个都是能工巧匠,安享晚年

李强也成为了一代大师,和师兄弟一起创造了石匠行业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敬重。

注:民间八大匠也许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力里,若干年后,年轻人也许会忘记八大匠或其他的一些匠人。这些匠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魁宝,我们现在使用的高级一点的衣食住行都是在这些匠人的基础上升级改版的,所以,我们要记住那些匠人,向依然坚守在工匠行业的工艺匠人们致敬!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n/12860.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