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www.sohu.com/a/110057289_119104/《情深深雨蒙蒙》捧红了许多人,二十年过去了,雪姨的蛮横无理,依萍的客观冷静,如萍的温柔细心,杜飞的幽默善良,这些都成为了非常宝贵的人物剪影。而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必然不会忘记古巨基饰演的何书桓,他的一颦一笑,可以说是将一个民国美男子演得入木三分。
关于书桓,网上有太多的讨论。要说何书桓为什么会成为世纪大渣男,这都要追溯到他对如萍和依萍之间的摇摆不定。依萍没出现之前,书桓对如萍已经有了感情线,两个人在小河边拥抱拍照,举办了一个“一个世纪之约”的生日,甜言蜜语不停,礼物也从来不离手。何书桓如果真的和如萍在一起,那也算是水到渠成,这样的男人也可以称作24孝好男友了,但是依萍出现了,何书桓的人设就瞬间崩塌了。
何书桓到底是不是渣男,这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问。首先我们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何书桓被称之为渣男。在这里,大家必然都会想到那一句经典台词:我不是天下唯一一个,为两个女人动心的男人吧。
如果要说何书桓的渣男语录,那绝对是可以汇总成一个小合集。这里就拿最“渣”的一句话来分析,许多人看到这句话就将何书桓打入了“死牢”,这里就要说何书桓说出这句话的背景,故事中的如萍去找了杜飞,想要拒绝他的爱意,并且希望杜飞能够帮自己追求书桓。
站在门外的书桓听到了如萍的真情告白,内心大受震撼,于是独自一人离开房间,在大街上反思自己。确实,这句话多少让我们感受到几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意思,但这只是片面地理解。
书桓是什么样一个人,他家世优渥,父母都是外交官,他是在非常“传统”的家庭中长大,因此书桓人格十分健全,他甚至有点理想主义,这也是我们看到他充满责任感、正义感以及英雄情怀的那一面。依萍和如萍都是被这样的正义感所吸引,但这样的正义感想要在人心中维持平衡,这是十分困难的事儿。
而书桓对如萍和依萍的摇摆不定,就是最大的证明。也许这个时候会有读者反驳,书桓明明就是爱上了依萍,又放不下如萍,跟正义感有什么关系。在这里,书桓对如萍的感情其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迷惑。
故事的开始,书桓和如萍两个人暗生情愫,但依萍出现了,书桓就开始放弃了如萍追求依萍。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书桓真的对如萍暗生情愫吗,书桓其实并非是一个别扭的人,说白了,他的感情表达十分直接。依萍曾问了书桓这样一个问题:倘若我没有出现,你会爱上如萍吗?
书桓当时的答案是“我不知道”,这个时候他的回答非常真诚。书桓知道,依萍没有出现,那么其他的女人对他来说都没有区别。只有在依萍面前,书桓才会袒露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书桓和如萍相遇确实十分浪漫,但是他有一百次机会向如萍告白,他完全可以在依萍出现之前就成为如萍的男朋友,但是他没有。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没有出现,所有人都是将就。
我们对比一下书桓对依萍的态度,他主动送依萍回家,在大上海不顾生命安危为依萍说话,哪怕自己的好兄弟反对,书桓也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爱依萍。这样的态度其实和之前产生了非常剧烈的反差,书桓是真的爱依萍。
那么书桓对如萍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书桓每一次动摇都在如萍“示弱”或者是书桓“脆弱”的时候,书桓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己有“男人的弱点”,其实这个词并非十分恰当,与其说是“男人的弱点”,倒不如说是“人的弱点”。书桓是一个英雄啊,英雄不会允许自己伤害任何一个人,因此书桓在如萍面前说的话,都是为了“保护如萍”。
而这些“保护如萍”的话,都是书桓的“情不自禁”。如果如萍和依萍一样,她能够大大方方放弃书桓,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精神意志,这个时候书桓还会“主动”靠近如萍吗?绝无可能,书桓的“摇摆”是他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说他自身逻辑,就是需要保护弱者。也正因为如此,如萍柔弱一次,书桓就会“英雄”一次。
书桓和依萍相爱,其实存在极大的矛盾。前面我们分析了书桓的“英雄主义”,这也导致了他们两个人无法站在同一个起点看待这个世界。书桓生于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的爸爸只娶了他妈妈一个人,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培养出了书桓的“三观”。但依萍并非如此,她是陆振华抛弃的女儿,从小她就看透了妈妈被雪姨打压的样子,身为女儿,她必须要站出来,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小豹子,不断伸出利爪才可能获得片刻的安宁。
这样的两个人本不应该相遇,更不应该相爱,但是这个世间从来没有所谓的“应该”。书桓和依萍最终能够相守,靠的是两个人的努力。对于书桓来说,他最大的努力就是为了依萍放弃了自己的英雄主义。
书桓和依萍的第一次吵架,就是陆振华去了大上海,依萍和爸爸不合,大吵一架。书桓不理解,他试图说服依萍,原谅自己的原生家庭,原谅自己的父亲,这也成为了许多观众诟病之处。确实,书桓有些盲目,他并不知道依萍经历了什么,没有任何资格来“劝和”,但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书桓的“家庭观”就是如此,他其实是想要引导依萍往“幸福”的发展,诚然,书桓理解的“幸福”十分片面,但是他也是站在依萍的角度,为她考虑。后来,书桓发现依萍在每一次“妥协”中都会受伤,他开始心软,他明白了依萍的痛,同时,他对依萍的爱也越发浓烈。
书桓和依萍三观的最大冲击,起源于梦萍的“强暴事件”。梦萍受欺负,书桓十分自责,他无法原谅自己的“见死不救”,在这种负面的情感和压力之下,书桓开始攻击依萍,他认为是依萍拦住了他,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当然,站在上帝的视角,我们都知道依萍也是无辜的,但是我们却很难体会书桓的感受。
梦萍事件其实对书桓的打击非常大,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书桓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他是那样完美的一个人,从这一刻开始,他不断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会伤害的人,又怎么能保护爱人呢。书桓会攻击依萍,这恰恰表明了他自身的逻辑已经无法自洽。
书桓离开了依萍,他选择了让自己冷静,但是在南京,书桓更深刻地意识到,原来所谓的正义感和道德感,在依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我们只看到了依萍对书桓的妥协,看到了依萍为了书桓拔掉了全身的刺,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书桓也在为依萍而妥协。
书桓是不是一个渣男,在这里也许就有了答案。从始至终,他深深爱的只有依萍。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不同的人面前,也许我们会有千百种模样,但是只有在爱人面前,我们才会劣迹斑斑,满身创痕,这也许才是让彼此成为独一无二的原因。
在依萍面前,书桓并非是一个完美的男友,但是书桓十分真实,他愿意为了依萍而成长,也愿意为了依萍而放弃。人是非常复杂的个体,我们无法从单向的角度下任何片面的定义,书桓确实有弱点,但这并不妨碍他和依萍相守终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n/1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