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三国演义》都是我国古代非常经典的名著作品,讲了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也塑造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人物。虽然说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两本不同书中的不同人物身上,总是让人感觉有一些相似之处,或许是因为他们都具有一些英雄所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吧。今天我想谈一谈《水浒传》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悲剧人物——林冲。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东京人,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人送外号“豹子头”。看到《水浒传》中关于林冲外貌的描写,我不仅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长着相似相貌的人物——张飞。或许有人会觉得林冲和张飞并没有相似之处,张飞更像《水浒传》中的李逵,毕竟两人都是那种大大咧咧,粗犷豪放的性格。但在我看来,林冲是长相像张飞,身手如赵云,而隐忍不发的性格则是与皇叔刘备有一些相似之处。林冲是一个悲剧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被封建思想洗脑了的可怜人。这一点从他对工作尽职尽责,毫无怨言,对上级毕恭毕敬,逆来顺受等表现中就可以看出来。其实作为一个经典名著中的典型人物,他的性格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会显得过于单薄,林冲也是如此。全书中他的性格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是忍辱负重,息事宁人。对待朋友有情有义,对待上司敢怒不敢言。林冲一开始的工作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也算是一个上层的统治者,所以在他身上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统治阶级的烙印。他虽然不像杨志那样,满脑子追名逐利,一心想着往上爬,但是他也是不想放弃目前拥有的富足安稳的生活的。不然他不会在自己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时,选择忍气吞声。别说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也无法忍受这种奇耻大辱。但林冲为了不得罪上级,忍常人所不能忍,但是一时的让步并没有换来一世的安稳,他最终还是被奸人所害,然后发配沧州,这也是林冲这个人物悲剧性的一个体现。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平静,可一出场就处在了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几番忍让,最终还是失去了自己想要维护的一切。第二个阶段就是被流放发配之后,此时他的性格产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可悲的是,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朝廷的幻想。有了替天行道维护正义的勇气,却没有反抗朝廷的决心。其实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林冲毕竟是在封建环境下长成的人,从小接受封建思想的灌输,不可能一时之间做出巨大的改变,从他内心的挣扎纠结我们更可以感觉到这个人物的真实可信。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火烧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经过这两个事件他的性格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安分守己,默不作声变成了后来的勇于反抗,敢爱敢恨,这也是他性格的最终表现。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来林冲性格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压迫与推动,如果没有高俅、高衙内等人的接连逼迫,林冲或许一辈子就是大宋朝廷千千万万官员中的一个,可能封妻荫子,飞黄腾达,也可能就这样平安喜乐地度过余生。毕竟按照他在书中一开始表现的性格根本是不可能走上反抗正统、替天行道的道路的。我们从林冲身上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千千万万受时代迫害的人所经历的心理过程与性格变化,所以很多人都能从林冲身上找到共鸣。我们也应该从林冲的经历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首先是他的安分守己,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当成是逃避、怕事的表现,毕竟那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认不清自己身份的人才更可怕。当然安分守己不等于忍气吞声,当自己的正当权利受到侵害,自己的尊严受到侮辱时,我们要勇于反抗。即便那个人的职位地位高于我们,我们也不能害怕,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自己争得一个公平。还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如果周围的环境已经黑暗到让你无法生存,你不应该再天真的抱有环境会忽然改变的希望,而是要及时作出决断,果断离开。因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你得过且过,可能你最后的结局也会和林冲一样,被环境逼的没有办法,进而走上了一条自己起初不愿意走的道路。与其等着环境来改变你,不如你自己早做改变,主动去选择一个更好的环境。小编总结: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就和人一样都是立体复杂的,我们要分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你喜欢一个人,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你不喜欢一个人物,也要明白它的优点所在。就像林冲一样,他的性格放在现代社会,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取之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他的故事,更要从他的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为自己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些借鉴。让自己不再犯他犯过的错误,拥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j/1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