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新书丝路豹斑不起眼的交流,不经意的发现


书名:丝路豹斑:不起眼的交流,不经意的发现(续集)作者:冉万里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年10月

定价:.00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十一章,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将其串联在一起,形成基本架构,主要论述了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中亚、西亚及古印度之间存在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峰牛、三花马等的交流;与佛教相关的石窟地形的选择、香炉造型、舍利容器与舍利瘗埋等的交流;波斯与中国文化的交流问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胜”的发展与传播;中原王朝对西域经略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以贵霜为中介的希腊罗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等。本续集中的大部分章节以前曾经发表过,此处编辑出版时有所改动,但文脉和基本内容没有改变。目录

前言

章峰牛东来——又一个“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1一、文献资料中有关峰牛的记载及唐以前的峰牛形象1二、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峰牛俑及壁画、墓志纹饰中的峰牛形象10三、峰牛在古印度等地的地位20四、南宋程大昌对峰牛的解释所反映的问题27五、峰牛俑——骆驼俑、胡人俑之外又一“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27

六、结语34

第二章两则故事的比较——古代波斯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探索43一、故事抄录43二、故事内容比较44三、两则故事反映的波斯与唐王朝的文化交流47

四、结语50

第三章狮子、须弥山、覆钵塔与香炉的完美结合——一个古印度创意的传播52一、造型及宗教含义的分析54二、唐代狮子香炉的余韵71三、创意的源头——印度75

四、结语76

第四章山水形胜——阿旃陀石窟与麟游慈善寺石窟寺地形选择的比较77

第五章头光与背光上的放射状线条——一个外来因素的东传85一、犍陀罗地区放射线状凸棱头光造像举例86二、对新疆地区及内地佛教造像、壁画的影响86三、对日本的影响96

四、结语98

第六章龟兹印章与外来文化99一、大象鼻端顶瓶花印度文化龟兹发芽99二、回身射猎国王姿人立狮子自波斯三、盘腿而坐西域风国王风采示天下

四、结语

第七章摩羯纹饰相关问题的思考一、古印度摩羯形象的类型二、相关问题探讨

三、结语

第八章舍利容器与舍利信仰 节古印度舍利容器集锦及初步研究一、覆钵塔形舍利容器二、罐形舍利容器三、扁平盒形舍利容器四、圆筒状舍利容器五、其他形状的舍利容器六、结语第二节越南北宁省发现的隋交州龙编县禅众寺舍利石函及塔铭一、交州禅众寺舍利石函及塔铭的概况与研究二、关于交州及龙编县三、结语第三节古代中韩舍利瘗埋的比较研究——以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为中心一、文献中有关中韩舍利瘗埋关系的记载二、瘗埋方式的比较三、舍利容器的组合方式四、舍利容器造型的比较五、舍利容器之下安置莲花座的比较六、同一地点反复瘗埋舍利的问题七、从棺椁形舍利容器的有无看中韩舍利信仰的差异

八、结语

第九章“三花”、“三鬃”两相呼,御马颈饰修剪成——苏轼眼中的三花马一、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二、御马盛唐呼“三鬃”乐天诗颂马“三花”三、秦汉花马传万古域外“三花”点马颈四、意外的收获

五、结语

第十章胜——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一、西王母式胜的分类与演变二、花胜的发现与演变三、人胜的发现与演变

四、结语

第十一章史海拾贝 节长安镜像一、一幅承载历史记忆的马毬图像——唐嗣虢王李邕墓壁画中的打马毬图二、“丝绸之路”视野中的一件三彩骆驼俑三、长安盛开无花果——一幅珍贵的“无花果采摘归来图”四、大唐威仪——章怀太子墓“客使图”中的鸿胪寺官员形象五、跋一幅珍贵的“羊车通学”图像第二节新疆文物中的历史镜像一、吐鲁番的日月图案与器物装饰二、库车发现的阿特拉斯铜像三、托库孜萨来古城遗址的摩崖造像四、于阗蚕神——关于和田出土的一件双人面双耳陶壶

五、猕猴顶钵——猕猴奉蜜的佛传故事

结语

后记

阅读推荐考古文博10月新书讯考古文博9月新书讯考古文博8月新书讯年考古文博好书推荐

以上信息根据本店所有或曾有图书,结合网络资讯整理编辑,纰漏之处还望指正见谅。

人文考古书店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6792.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