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在长宁已经有整整10年的经验了。早在年,长宁区就投入近万元(不包括场地经费),用于“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的软硬件建设。此次,作为上海市委一号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格化管理中心的建设,更加明确了长宁网格化的职能边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去除”城市管理顽症的作用。
网格化下沉街道之后,将“条”上力量下沉纳入网格,由“块”统揽辖区的社区事务,效果日益显现——无数双眼睛在发现,众人捏拳来综合处置,可谓是“鹰的眼睛+豹的速度+狮的力量”。鹰的眼睛:再小的问题,也难逃鹰眼
发现有一堆建筑垃圾挡在盲道上,网格监督员立即停下了脚步,打开手中的“城管通终端”,精确定位后将照片上传。片刻之后,信息传到街道网格化中心,进入后台受理程序。很快,绿化市容所的工作人员就根据定位和照片,来到现场快速处理了这堆垃圾,前后不过半个小时。
“这是需要职能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如果是小型的垃圾,一般我们网格员就随手处理掉了”,对所负责的这块网格,小温每天都会巡查三四圈,哪里的路面破损了,哪个空调外机的支架松了,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下沉街道后,网格化管理很快从街面、公共设施向地下空间、小区居民私人设施覆盖,实现无缝衔接,犹如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将城市中的疑难杂症一网打尽。原有的城市热线和长宁热线也继续使用,任何市民只要在长宁发现问题,都可以随时拨打热线。
豹的速度:就2小时,不能再多了
之前,区网格化中心平台收到网格员上报的讯息后,进入后台受理程序,到实际到场解决问题,一般要求2小时内。网格化下沉街道后,虽说时间要求还是不变,但在实际操作中,新华街道的网格化中心主任明显感到,速度大大加快了。就比如这堆垃圾,原本上传后,后台先要定位属地属于东联还是西联公司,然后再联系,公司再派单给相关街道的市容所,再赶到现场,要经历“发现上报、受理、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七个环节,派得不对还会“弹”回来,不但时间上耽误了,资源上也存在浪费。现在,街道可以直接派单给相关职能部门,减少了舆情处置的周转过程,做到了百姓遇事“叫得应”、“跑得快”、“肯跨前”,高效简洁,真正实现了“简*”。
狮的力量:众人捏拳来综合处置目前,长宁区共有名网格监督员每天在全区巡查发现问题,配合各街镇网格化中心的职能条线部门也已经达到二十余家,可以说力量相当的强大。华阳街道网格化中心季主任说,网格化下沉街道以后,感觉条与块之间关系较以往更为紧密了,协同作战多了,效率也大大提高。
这么多琐碎的问题 时间解决在各街镇后,区网格化中心也颇有感触,中心主任李艳玫说,各街镇自己消化了一系列问题后,区层面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在处理街镇尚且难以独自处理的顽症上,比如群租等问题。此外,还能花更多时间分析汇总的网格数据,作出‘预判’,将许多问题控制于萌芽状态。
编辑丨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袁思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