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解析水浒连载十三误入白虎堂,人无害虎


《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高衙内从陆谦家跳窗逃走之后,回到府里。心病难消,不思茶饭。富安、陆谦二人于是又想出一条毒计,并托府里的老都管转呈高太尉,阴狠毒辣的高俅,为了满足自己欲壑难填的儿子,便下定决心,要害死林冲。眼看着一张天罗大网,即将笼罩在林冲的头上。而此时的林冲,尚陷于郁闷之中,浑然不知。这条计策的具体内容是:第一,找人假意在街头卖刀,把宝刀卖给林冲;第二,找两个林冲不认识的随从,只说太尉要与林冲比刀,将林冲诳骗至军机重地白虎节堂;第三,两个随从乘机消失,以便诬陷林冲的时候,让林冲找不到人证,百口莫辩,死无对证;第四,在白虎节堂设下埋伏,高太尉亲自出马指证林冲行刺,并一举拿下林冲。这一套计策,皆出于三十六计。战术上分为两步:先诱惑林冲买下宝刀,可称为抛砖引玉;后诱骗林冲带刀入府,可称为关门捉贼。两条计策合二为一,在战略上可称为上屋抽梯。好歹毒的一套计策,真可谓是不择手段,心思用尽。但这套计策,并不十分高明,反而有一个老大的破绽。破绽在哪儿?就在一个“诱”字上。第一步,那卖刀人虽然对答如流,实际上却处处都是穿凿附会的“诱”的痕迹。满大街都是人,他为什么就恰巧找上林冲?他叫卖、拔刀,为什么就恰巧吸引了林冲的眼球?这样的一把宝刀,为什么就恰巧遇上林冲这样一个懂行的人?他为什么恰巧就知道,林冲能拿得出一千贯钱来?偶然的一个巧合,或许真的就是巧合。但是,同一件事情上,出现这么多的巧合,这就不是巧合,而是必然了。林冲并不是笨蛋。如果他能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些巧合的话,是完全可以看出其中的猫腻的。只可惜,林冲当时完全沉浸在对宝刀的喜爱,以及捡漏的喜悦之中了,丝毫没有顾及其他。人都说玩物丧志,林冲面对诱惑,这样投入,可谓是爱物忘形了。也正因如此,使得林冲如一只可怜的猎物,一头扎进了这个阴谋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说一句题外话。一千贯也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林冲不贪恋官位,早有危险意识,带着娘子远避他乡的话,这一千贯钱,也足够他们在未来的旅途中,能够消费好长一段时间了。武艺高强之人,飞花摘叶,亦能伤人,又何必要执着于这一把宝刀呢?林冲啊林冲,宝刀难道比娘子更重要?比夫妻情分还珍贵吗?都是贪恋惹的祸呀。第二步,高太尉派来的两个随从,林冲不认识,这还可以解释得通,毕竟高太尉的随从太多了。可是,高太尉为什么要叫林冲前去比刀呢?难道高衙内这件事,高太尉会不知道吗?既然知道,为什么高太尉对此事只字不提?基于这一点,那么比刀这件事就值得怀疑了。林冲可以去,但应该处处小心谨慎。如果林冲真能想到这些的话,那么在几十米开外,就能注意到白虎节堂的牌匾。而不至于走到近前,方才省悟。这一切,只因为林冲敬畏高太尉,唯命是从。林冲之所以敬畏高太尉,说到底,还是因为贪恋官位。古话说,无欲则刚。一个人若不能正确地处理和对待自己的欲望,势必见利忘险。林冲正是如此,因贪恋而蹈入险地,诚为前车之鉴也。最终,林冲踏入白虎节堂,深陷圈套之中,被强加诬陷,背上了刺杀太尉的重罪。等待他的,将是更加苦难的命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16492.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