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当年收复宝岛第一枪,是他打响的朝廷只给


今天,聊一位大明王朝的牛人,沈有容。

低调的民族英雄

说起宝岛台湾,大家会立刻想到明朝民族英雄郑成功和大清第一水师提督施琅。

他们二人都曾为抵御外侵,收复宝岛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行业的顶尖者往往未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真正打响收复宝岛第一枪的人,既不是郑成功,也不是施琅,而是大明水师将领沈有容。

沈有容很厉害?

40多年戎马生涯,一半是在福建沿海一带度过,此生跟水师结下不解情缘。

在此过程中,沈有容三次率军进入宝岛、澎湖列岛,歼灭了倭寇,赶走了荷兰,比郑成功收复宝岛整整早了60年。

沈有容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但没有遗传祖上读书治学的基因,而是喜欢骑马射箭的武艺。

家里让他读四书五经,走科举入仕的道路,沈有容没有兴趣。他最大的理想是投身武行,到军营报效国家。

22岁那年,沈有容终于说服家人来到军营,跟着宣大总督梁梦龙打过土蛮、朵颜三卫、蒙古、女真人。

因为表现出色,立下不少战功,朝廷便把沈有容调到福建处理东南海防的问题。

在宣大总督梁梦龙手下当差那段时间,沈有容迅速成长起来,其他人吊儿郎当混军饷,沈有容则坚持苦练实干,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梁梦龙一看,小伙挺有上进心,授予他旗牌的职位。

万历十年,大明首辅张居正去世,在他雷厉风行的十年改革期间,几乎把大明王朝能得罪的和不能得罪的人全得罪遍了。

张居正死后,首先面临的是“倒张清算”。

朝廷的办事效率是很高。皇帝一拍板儿,底下的人迅速搜集出一箩筐关于张居正大逆不道的证据。

包括张居正提拔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也罪责难逃。

他们准备把戚继光定成死罪,好在给事中张鼎思仗义执言,说戚继光在闽浙抗倭有功,应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请朝廷把戚继光调到南方。

第二年,戚继光来到广东出任总兵。

戚继光一走,蒙古诸部又窜动起来,明朝再次陷入边患危机。但朝廷不管这一套,外患事小,内斗事大。

接任蓟辽总督的是张家胤。

张总督识人察人挺有一套,他得知沈有容是大才,便把沈有容调到蓟镇做东路南兵后部千总,负责燕河、台头二路的防守任务。

沈有容刚站稳脚跟儿,朵颜部来犯边,沈有容与首领长昂来了一场大战,大明王朝大获全胜。

从此,沈有容的名声再次响彻大明。

后来,沈有容在辽东一待便是二十载,跟随多任总督与土蛮、朵颜三卫、女真诸部作战,立下不少奇功。

而他真正流芳青史的是在收复宝岛的问题上。

三次收复宝岛

沈有容有多牛?三次收复宝岛,两次没废一兵一卒。

年,小倭寇又不老实。伺机攻占宝岛,登岛后四处烧杀掠夺。这帮家伙最爱干这种事,数百年死性不改。

此时的沈有容已经离开辽东,出任福建金门把总。

听说小倭寇在胡闹,沈有容气坏了,一拍桌子找到福建巡抚宗弘演,跟宗弘演陈述利害,要求出兵灭了这帮没人性的家伙。

宗弘演被沈有容的决心感动,上表朝廷保举沈有容出兵收复宝岛,朝廷大笔一勾“批准”。

沈有容分两步走。一是做好情报搜集工作,派出一拨拨探马了解海上的气候、风向和海流状况;二是加紧工事制造,造船、练兵、筹集粮草补给。

一切准备就绪后,沈有容挑了一个台风天气,对倭寇发动登陆作战。

倭寇怎么也想不到,明军会在这种极度危险的天气强行渡海。

沈有容和他的21艘战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同天兵天将出现在宝岛,杀得倭寇稀里哗啦。

焚烧倭寇6艘战船,营救出多位百姓。其余倭寇抱头鼠窜,宝岛再次回归平静的生活。

这次出击倭寇,应该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倭军事行动。

安顿日子没过多久。时隔两年,宝岛再次遭到荷兰殖民者入侵。

十七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正在发展,为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需要,他们走向一条殖民扩张的道路。

这次,他们把目标锁定在神秘富饶的东方。

年8月,荷兰海将韦麻郎带着3艘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抵达澳门,遭遇抵抗后又跑到澎湖岛。

并在奸商李锦、潘秀的带路下,趁着明朝撤离汛兵上岸休整的机会,偷袭澎湖岛。

荷兰人吃了熊心豹子胆,占领澎湖岛后,在岛上大兴土木,对澎湖岛进行殖民准备。

此时的福建巡抚是徐学聚听说此事后,立刻火冒三丈,叫沈有容来商议对策。

沈有容也察觉到荷兰人想要掠夺资源的意图,想先礼后兵,能在谈判桌上解决的问题,尽量别让弟兄们死伤。

徐学聚认为有道理,同意沈有容的建议,并给他50艘战船助阵谈判。

沈有容说“杀鸡焉用牛刀”,让50艘战船原地待命,自己乘坐小舟登岛,带着翻译林玉跟韦麻郎谈判。

韦麻郎一看,自己走遍全世界,头一回碰上这么有底气的人,立刻表示服了,乖乖地放弃所有资源离开澎湖列岛。

韦麻郎临走时,想要再见一次沈有容,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太仰慕他的气场,希望随船画师替沈有容画一幅画像带回荷兰,以表示对这位东方男人的敬重。

新型的海洋霸主与大明王朝的首次交手,以大明王朝“不战而屈人之兵”宣布结束,堪称文明史上一次教科书级外交。

荷兰人走后12年,倭寇本土发生内乱。

一部分斗争失败的日本武士逃离倭国来到澎湖。主要有两拨人,一拨是德川家康幕府的人,在明石道友带领下偷袭澎湖。另一拨是散野的倭寇在东沙群岛一带转悠。

朝廷得知情报后,认为兹事体大,必须选择一位有能力的干将前去解决此事,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沈有容。

万历皇帝下旨,沈有容为福州参将,总领水师围剿倭寇。

这活对沈有容来说,太轻车熟路。刚一上任,下令停止强攻。

再以商船为诱饵,把倭寇头目明石道友活捉了。在沈有容的说服下,明石道友弃暗投明,投降了大明王朝。

沈有容借此导演一幕“以倭制倭”的大戏。

因为两拨倭寇不是一路的,双方有着深刻的矛盾,明石道友便投靠明朝一起围剿东沙一带的倭寇。

功劳不敌小人算计

自古忠臣良将难得善终。

因为沈有容功劳太大,有些人坐不住了。他们自己无能,却不允许别人比自己优秀。

有人指责沈有容利用倭寇“以倭制倭”的办法别有用心,凡是倭寇应该全部剿杀。天启皇帝架不住身边的人忽悠,也认为沈有容处理倭寇有失妥当。

平定宝岛立下这么大功劳的沈有容和部将,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反而遭到文官以“虚报功劳”为名的弹劾。

但好歹出兵迎击倭寇,念在这份勇气可嘉,朝廷给了沈有容六两赏金。

沈有容一气之下,决意辞官回家。

没过多久,那些被赶走的倭寇死灰复燃。大家才意识到,大明王朝鞭长莫及,沈有容“以倭制倭”的办法在当时是最科学的。

最终在天启四年,魏大公公的权势如日中天,耿直的大臣相继被罢免,沈有容的后盾兵部尚书袁可立也倒了。

沈有容心灰意冷,抑郁成疾,以年老乞骸骨的名义上书天启皇帝,在67岁那年告老还乡。

三年后,去世。

朝廷这才想起沈有容的功劳,追赠都督同知,但有何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15812.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