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商业情报官创始人专访李喆守住初心,猎得文


如今,创新经济投资风向标,我们目睹了许许多多由投资创造出的商界奇迹。风险与机遇并存,风投的加持让创新业态有效运行。这也反映了一个现象,创业家和创业公司如何从启动项目开始思考,如何得到资本的青睐和投资人的加持至关重要。对于投资人来说,洞察市场的好坏,挖掘投资机会也甚为关键。

《商业情报官》访谈节目带您深入了解关于创投和市场的那些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期人物内容:

《吴越春秋》所载“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记录了中国传承千年的狩猎文化。我国古代又将其称为“田猎”,亦称“畋猎”,或者“佃猎”。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狩猎逐渐地具有了娱乐、体育、*事等方面的多重性质,成为强身健体、习武练兵或谋取生活物质的一项集体性的综合运动。

世界范围内的狩猎活动方兴未艾。受国际狩猎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运动狩猎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初具活力的新兴体育产业。但由于狩猎行为本身的特点和传统社会舆论对狩猎活动的抵制及缺乏必要的认识。

如何通过借鉴成熟的国际狩猎市场发展的案例,在严格遵守狩猎法规上,让更多人了解狩猎文化,让狩猎成为积极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户外运动呢?

今天,我们跟随中国狩猎行业的先行者,加拿大华裔、WILDER品牌创始人——李喆,一起揭开这个国外普及,国内小众的户外运动——狩猎运动的神秘面纱。

对话实录:

Q:为什么会进入到狩猎行业?李喆:我父亲是做射击运动的,从小我就耳濡目染。我第一次接触狩猎是04年在加拿大,跟朋友在温哥华看到有人在狩猎,接触之后我就喜爱上了这个运动项目。

后面一次我跟哥哥一起去欧洲德国一个IWA的展会,感触比较深的是在欧洲狩猎是非常成熟而且有文化的运动。所以当时我们就下定决心要通过狩猎服装品牌去切入狩猎行业,慢慢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狩猎行业的专业人士,这个学习阶段经历了差不多10年时间。

Q:您在狩猎行业收获到了什么?为什么选择回到国内发展?

李喆:创业的初心,也是个成长的过程。刚开始从狩猎服装进入到狩猎行业时的初心是喜欢,随着深入地理解,慢慢初心成了使命。

既然狩猎在欧美是非常成熟和受欢迎的户外项目,如果把它引进到中国来的话,是不是也有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在年回到北京的时候就是带着这个使命而来,从俱乐部做到行业协会直至全产业链,这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这份使命感赋予我有责任把国内狩猎行业做到跟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水平,无论是专业上的还是行业上的,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同时给狩猎喜好者提供更优质的体验服务。

Q:很多人认为,狩猎是一种残忍的活动?

李喆:我们尊重不同的声音,避免传播一些血腥的镜头和不合时宜的言辞。

从法律角度来讲,你有你表达的权利,我也有我遵纪守法的权利,我们的行为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因为这是国家支持的项目。包括枪支管理、枪支使用、培训标准、狩猎方法、狩猎安全这五方面都有具体执行的方案。

我们传递的理念是:狩猎不一定全是猎杀,是科学的种群控制。

因此我认为狩猎者的行为一方面是做公益,另一方面拉动狩猎行业发展,给猎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这是一个良性的联动。

Q:狩猎跟野生动物保护之间有什么关系?

李喆:狩猎过程中主要是涉及到野生动物保护和种群控制的*策。

目前国内的*策,已经成立的“国家野生动物种群控制中心”,主要目的就是科学地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国家林草局在各个省市都有林草厅,有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站,这些保护站常年在收集各种野生动物的数据。

正常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各个环节的生物数量是保持恒定的,当食物链遭到破坏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某一个物种的泛滥,并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比方说野猪它为什么泛滥,就是因为它没有天敌,没有吃野猪的豹子、老虎,虽然前段时间在东北发现一些老虎,但它只是单一不是一个群体。而野猪的繁育数量是惊人的,只野猪的群体在2年之后数量可能会变成只甚至只。

所以我支持人为科学地管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策,这样人类也能跟野生动物减少冲突、和谐相处。

Q:您认为国内的狩猎行业目前处在什么样的一个阶段?

李喆:国内的狩猎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模式还是作坊式的个体户,没有形成行业联盟。国内枪支管理法规定,猎场只允许用滑膛枪,也就是霰弹枪狩猎。对于狩猎文化和狩猎理念的理解,跟国外相比来讲相差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年4月份的时候邀请55家国际知名猎场作为参展商来中国,国内很多猎场也亲临现场参观、学习、探讨,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补充的过程。

目前国内狩猎行业注册公司仅75家左右,实际运营的猎场或俱乐部并不多,也并没有完全按照国际化的水平来运营。

Q:什么是狩猎文化?您对国内狩猎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李喆:文化广义上是个广泛的词,在我看来,文化具有传播性,通过内容、感官、引导及共鸣。另外一个狩猎文化是尊重你自己,在狩猎过程穿戴齐全,狩猎是一个安全且严谨的项目。

我们WILDER一直在做的是内容直至现在的全产业链搭建,给全国猎场做培训、运营出方案,就是在打造文化,让接触这个行业的人感觉到狩猎运动是高尚的、是一种真正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运动。

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开放的市场,人们对新生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尝试,很多的消费习惯和各行业发展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借鉴而来,并且在进入中国之后逐渐适应中国发展的情况。比如高尔夫在80年代初期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大家也觉得很奇怪,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尔夫已经成为国内一项时尚的户外运动。类似的射击行业目前已有多家射击场,在国内的发展体量也在不断壮大,所以我坚信狩猎行业在中国也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Q:您所了解到的国内外狩猎运动带动的经济体量有多少?

李喆:中国没有消费额的统计数据。南非狩猎行业每年的消费额在10-15亿美元左右。这个体量对于南非国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欧洲打猎的物种没有非洲那么多,打野鸡野鸭等都是养殖的。据年统计的数据,英国本土面积不大,但是每年可以打掉万只野鸡,这个数量很庞大。根据中国的*策,未来中国可以走到跟英国发展模式比较接近的水平。

基于国内市场行情,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整合全产业链,配合国家的野生动物种群控制,利用现有条件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我相信未来中国狩猎市场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也会吸引国际猎人来国内狩猎,这都是全球猎人的国际互动。

Q:WILDER打造狩猎项目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客户群体有哪些?

李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将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跟国际接轨的狩猎、射击等项目带进来,给用户提供更真切和更优质的体验。

客户群体大概分两个不同消费人群。射击是个大众消费的项目,门槛低,这类人群是重要且广泛的。而对于狩猎项目主要面对的是小众的高净值人群,因为对狩猎场的投入成本更多。

Q:为什么会有做平台产业链的想法?

李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并非常有魅力的项目。

尽管狩猎行业目前在中国的体量非常小,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狩猎依然是高尚的,有魅力的,是一种真正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运动。我更希望中国狩猎行业能够把狩猎文化做起来。

我对狩猎文化、前端产品、服务标准、国际资源、狩猎服装、行业标准等等全产业链的思路和框架已经非常清晰,包括涉及国家枪支使用规定的规范性。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全产业链中做到自己最有竞争力的环节,这样大家才有配合的机会。

中国年轻消费一代接受过高等教育,有非常好的家庭条件,对于整个服务行业的标准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狩猎文化,喜爱上狩猎运动。

Q:对于国内狩猎行业您认为能带来哪些助力?

李喆:面对国内特殊的市场环境,我们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链接国际成熟市场去学习和探讨。首先是发掘和培养狩猎行业的基础,发展射击行业作为狩猎行业的人员补充。

接下来是发展狩猎项目的体验服务,我们遵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通过养殖来消费这些物种,减少对公众的影响。最后,中国的猎场市场都是公开的,优胜劣汰,最后能存活下来的猎场一定是能够与时俱进、输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Q:你的创业信条是什么?

李喆:坚持,我的人生规划就是在狩猎行业一直走下去。

不管是哪个行业,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自己的坚持,如果坚持不了自己的初心,很多创业者也就放弃了。能让我坚持到现在的还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避免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坚持10年之后,这种状态已存在于我的生活习惯中,每天用大部分的时间去思考这个事情,当一件事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情报显微镜:

「狩猎」是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一种极其独特的人生体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你带一个零经验的猎手去打猎,应该让他怎么去体验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辛苦,过程中你要追赶、瞄准,打中的时候可能会很高兴,失败的时候可能会很沮丧。狩猎是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得与失”,真正的狩猎就是这样,人生常态也是这样。

商业情报官,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被看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13082.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