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豹子 > 豹子的形状 > T72坦克被美*瞄成渣,伊拉克一战背骂名
当前位置: 豹子 > 豹子的形状 > T72坦克被美*瞄成渣,伊拉克一战背骂名
纵观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美国的M1、英国的挑战者、法国的勒克莱尔、俄罗斯的T14、中国的99A、甚至就连日本手里的10式,这种专为日本国内起伏山地战地形所打造的轻量化防护差主战坦克也能排上榜单。诸如波兰人搞出的PL-01这种纯粹卖噱头企图赚中东石油佬外汇的差强人意之作不必再提,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自研99A主战坦克绝对能和豹2、M1等公认最强之流同处一级。
图注:作为我*现役最先进主战坦克的99A性能毋庸置疑,坚甲利炮是对其最好的形容。
但若是真要追根溯源起来的话,我国的99A式主战坦克却又与苏系坦克有着无可回避的渊源,作为影响了我国日后主战坦克研发最关键存在的T80主战坦克今天暂且不提,今天我们要来说说的是另一款对我国现代主战坦克研发起到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坦克,作为冷战时期苏联钢铁洪流战术绝对无出其右代表的强大存在——苏联T72主战坦克。
图注:圆圆的扁壳脑袋,修长粗壮的毫米巨炮,T72的时代印象至今仍活跃在炮火纷飞的中东战场未曾磨灭。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应对苏*二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T54的北约制式毫米L7线膛炮已经大规模量产而出,广泛装备于美国M60、德国豹1、英国百夫长等北约主力坦克上用以克制强大的苏*钢铁洪流。深感自己手中T54主战坦克已经过时的苏*开始相应地启动新式主战坦克的研发计划,主导研发了上一代T54系列主战坦克的莫罗佐夫设计局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便是代号工程的苏*T64系列主战坦克。
图注:停放在今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当中的工程样车
在此前的对欧情报收集工作中,苏*已经获知了除了北约制式毫米L7线膛炮以外,特立独行的欧洲蛮牛英国人还给自家的酋长主战坦克上装备了毫米大口径线膛炮,不论是穿甲火力亦或是弹道性能方面都要强于毫米L7线膛炮而更胜一筹。
图注:专为对抗苏联T54主战坦克应运而生的毫米L7线膛炮产自于英国皇家兵工厂,是当中无愧的线膛坦克炮时代巅峰之作,图为装备毫米L7线膛炮的德国豹1式主战坦克。
肩负着对抗北约重任的T64坦克自立项之初就被苏*高层给予了厚望,最基本的设计指标即为能抵挡住北约现役所有坦克炮攻击的高效装甲,同时还要有一门能够在常规交战距离内轻松击穿北约现役所有主战坦克的强大主炮。这样高要求的设计指标,即便是对于有着极强坦克设计研发制造基础的苏联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图注:造价高昂的T64主战坦克在诞生之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主战坦克,被苏联视为镇国之宝而仅装备近卫坦克部队,其过高的造价注定了其只是一种精英坦克存在,广泛装备一线部队用以替代T54的新式主战坦克仍需另寻出路。
极高定位的设计指标最终造成了集苏联最顶尖工艺的T64主战坦克造价极其高昂,当第一批装备着2A21型毫米滑膛炮的T64主战坦克走下生产线时,焦头烂额的苏*很快便发现了融合苏联最高坦克科技于一身的T64主战坦克不但造价高昂,坦克本身的频发故障率也是和其造价一样高到吓人。在T64主战坦克上首次使用的机械轮盘式自动装弹机在面世之初非常不可靠,甚至还出现过自动装弹机在装弹过程中把车组成员的胳膊给硬生生夹断的情况。
意识到毛病缠身且造价高昂的T64,并不能第一时间解决苏联钢铁洪流更新换代的燃眉之急。遂命下塔吉尔坦克工厂开发出一种比T64造价更加低廉、性能可靠,可以适应苏*钢铁洪流战术的便于战时大量生产的简化版T64主战坦克。最终接过了此重担的坦克设计师为利昂尼德·卡尔采夫,改进方案定名为工程。
图注:停放在今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当中的工程样车
在改进工程的一开始,有些循规蹈矩的项目总工程师卡尔采夫,起初只是打算更换掉此前故障频发不可靠的自动装弹机,并为工程选择一台更便于战时大规模生产的发动机。但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和继续进行,卡尔采夫逐渐发现一些T64坦克早期型号上的先天设计缺陷,并不是能用单个配件的更新换代就能够解决的,况且立项之初就作为精英级坦克使用高标准设计的T64坦克,一旦简配后反而可能会获得适得其反的糟糕效果。与其这样继续浪费大把研发经费把改进项目继续进行下去,还不如把握住所剩不多的项目时间直接搞一辆颠覆性的新坦克出来。
瞒天过海的卡尔采夫使用了M工程的新项目代号,向苏*高层又报领了一笔新的项目研发经费,而此时的苏*高层还尚且被胆大包天的卡尔采夫蒙在鼓里,以为他仍在继续对T64主战坦克的简配改进计划,卡尔采夫申请的项目后续拨款也因此得以进行的十分顺利。卡尔采夫这么一番瞎折腾的最终结果,便是苏联一代名车T72的最终问世。
图注:最终定型完成的T72主战坦克造型非常低矮,仅有一人多高,这是基于苏*通过减小坦克正面投影面积来降低被击中概率,并借此将重量有限的车体正面装甲布置地更为厚实的设计理论所导致的。
不明所以的苏联坦克兵总局直到后来的样车实际测试时,才发现自己被卡尔采夫这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家伙给忽悠了,这丫的那里是简配版T64,根本就是一辆全新设计的截然不同新式坦克。但好在T72的实际样车测试进行的非常顺利,不论是高速机动越野飙车亦或是主炮打靶射击精度都很让苏联坦克兵总局满意,权衡再三之后,苏联坦克兵总局最终决定以高低搭配的形式同时列装T64与T72这两种坦克。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富帅T64装备给精锐近卫坦克部队作为精英力量使用,而造价费用一省再省的矮穷矬T72则像是二战时的T34中型坦克那样,作为基本的红*主战坦克广泛装备给一线上的所有坦克部队。
图注:二战时的T34,冷战时的T72,苏联不同时期钢铁洪流的绝对主力莫过于此
时间前进到年时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一群长着半圆龟壳小脑袋,却扛起了毫米巨炮的造型低矮新式主战坦克震撼了北约特工的眼球。自冷战伊始起就保持着绝对坦克技术领先优势的苏*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红色铁骑的强大之处,夹层式惰性复合装甲、大斜角布置的车体首上装甲外加卵壳型半圆炮塔的良好防御外形、毫米2A46型大口径滑膛坦克炮。T72身上展现出的所有一切强大属性,几乎一夜之间就令北约现役主战坦克重回了年二战结束时的黑夜,手握着豹1、M60、酋长的北约再度回想起了当初被IS3征服灵*的深深恐惧。
图注:年出现在红场阅兵式当中的T72带给了后来的北约以极大的恐惧,苏*自用版的T72与对外出口型T72完全不是同一档次的产物。
尽管作为苏联乃至整个华约的量产版主力主战坦克,但T72第一次真正投入实战却是在*沙漫天又尘土飞扬的中东之地。年爆发的黎巴嫩战争当中,叙利亚*队将自苏联购进的最新式出口外销型T72投入了战斗,其所要面对的对手以色列装甲兵使用坦克种类则较为复杂,主要是购进自美国M60A1坦克改装成的马加奇3主战坦克,购进自英国百夫长MK5主战坦克改装而成的肖特.卡尔主战坦克,以及少量以色列自产的梅卡瓦MK1主战坦克。
图注:以色列装甲兵与其使用美制M60主战坦克自主改装成的马加奇3主战坦克
从交战双方的坦克质量上来分析,叙*手中的T72在对阵以*的马加奇时无疑有着远超对方的质量优势。以*手中的马加奇主战坦克本质上仍是美*M60A1的魔改版本,尽管在坦克外加挂了夹克衫式爆炸反应装甲,但该型爆反却属于国际标准的第一代爆炸反应装甲,这也就意味着其只对化学能破甲弹具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却对叙*手中T72主战坦克所发射的3BM9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该型穿甲弹依靠的是炮弹发射药经燃烧反应后转变成的动能推动穿甲体侵彻坦克装甲,并非是破甲弹的化学能金属射流效果。
图注:外挂夹克衫式爆炸反应装甲的以色列肖特.卡尔主战坦克(模型)
以*手中另外两款肖特卡尔坦克和梅卡瓦MK1的情况与马加奇基本类似,肖特卡尔是在自英国进口百夫长MK5型主战坦克基础上换装的毫米L7线膛炮,以及以色列自产的更大马力坦克发动机,并为坦克增设遥控机枪和夹克衫式爆炸反应装甲,本质上仍旧未能超脱出百夫长坦克的壳子以及局限性。至于以色列自产的梅卡瓦MK1主战坦克在早期也并非是一款性能出色的战车,为了装载步兵而特意加高加宽的车体成为了梅卡瓦沉重的负担,装甲防护方面仅布置有间隙装甲和车体隔舱以增加防御力,与叙*手中的T72坦克装备的复合装甲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除此以外这三种以*坦克使用的均为毫米L7线膛炮,比起T72装备的2A46型毫米滑膛炮要整整落后一个时代。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正是这种看似较为落后的L7线膛炮,给了苏联人引以为豪的T72复合装甲防御以当头棒喝。
图注:图为以*装甲兵使用的毫米炮用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当时是一种很出色的穿甲弹,因从正面击穿了当时国际上风头正劲的T72坦克车体首上装甲而享有希伯来利刃美称。
以色列于80年代初开发出的毫米炮用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坦克穿甲弹,其弹芯穿甲体采用长杆钨芯一体化制成,可在米距离上击穿毫米物理厚度的倾斜60度均质钢装甲防御,穿甲性能甚至超越了叙*手中T72配套的苏联外贸型猴版穿甲弹3BM17,M穿甲弹诞生后所面临的第一个对手便是当时世界上风头正劲的T72主战坦克。
在随后爆发的叙以装甲部队交锋中,全数装备毫米L7线膛炮与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以色列装甲兵,给予了叙*以沉重一击,多辆在当时看来几乎有着无敌防御力的T72主战坦克被击穿了车体首上装甲从正面击毁。尽管T72装备的毫米2A46型滑膛坦克炮对以*坦克同样有着一击必杀的秒杀能力,但这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最终战果,却仍然对T72主战坦克的原产国也就是苏联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图注:尽管互有伤亡,但是梅卡瓦MK1这种大号步兵战车击毁了T72还是让当时的苏联吃惊不小。
在贝卡谷地战斗中被叙*俘获的完整以色列马加奇主战坦克及其配套的M穿甲弹,很快便被苏*赴叙利亚特派团以特殊渠道秘密运回了国内进行实际测试。库宾卡试验场实弹射击测试的最终结果表明,以色列产的M穿甲弹足以在米距离上概率性击穿、或是半穿透T72坦克的车体正面首上装甲,接近到米距离上以后则可以确保稳定击穿T72的车体首上。对此射击测试结果深感震惊的苏*惊讶的不是自家坦克的装甲防御力竟会如此不堪,而是连以色列这样的中东小国生产出来的穿甲弹都能够击穿自家主力坦克的正面装甲,与之相比下坐拥更先进科技和丰富资源的美德英法等国穿甲弹威力简直不言而喻,已经将T72全面铺开生产线并普及到华约各国成为主力坦克的苏联,迫切需要想出一个对应的解决方案来增强T72的装甲防御力。
鉴于T72已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交付了华约各国和苏*一线部队,此种情况下要是对T72的设计进行颠覆性重整显然很不现实,苏*想要的不单单是后续新生产出来的T72改型具备足以应对北约穿甲弹的更强防御力,现有的T72也得具备同等的防御属性。
图注:6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双层共计毫米玻璃纤维夹层板+最后内衬的5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背板,正是这种早期T72坦克的首上装甲防护设计败在了以色列M穿甲弹的剑下。
基于此原理,T72的总设计师卡尔采夫给出的最终改进方案非常简单,简要概括就是给T72主战坦克的车体正面焊接附加上一层25毫米厚度的高速钢装甲,与T72车体首上倾斜角度相同因而可以产生更强的等效装甲防御力。经过此种改造之后的T72在后续测试中完全抵挡住了M穿甲弹的攻击,经苏*坦克兵总局验收通过的这种应急改造方案很快便被全面铺开,已经生产出来而装备于华约各国和一线部队当中的T72也全面使用了此种改进方案,这层25毫米物理厚度的焊接附加高速钢装甲成了当时苏*的一张应急护身符。这次的事件使得苏*坦克设计师团队充分认识到了T72的装甲已经不足以应对未来战争,经由大口径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势必会成为未来战争中的坦克主流弹种,动能穿甲弹造成的日趋严峻威胁使得对T72装甲的更新换代成了必须首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图注:焊接25毫米高速钢附加装甲的T72前后对比图,虽然行之有效但却无疑是一款临时抱佛脚的应急之作,苏*仍需解决T72装甲防护性能不足的大问题。
在M穿甲弹击穿了早期型T72主战坦克主装甲带的三年以后也就是年,负责T72坦克的设计改进团队向苏*高层申请为T72后续型号换装更强大的复合装甲材料,首要瞄准的目标便是已经应用在苏*最高级坦克T-80上的陶瓷复合装甲。但将T72视作如二战时期T-34中型坦克同等作用的苏*高层确认为这样做很没有必要,造价高昂的陶瓷复合装甲是专门装备给高级坦克T-80系列的先进材料,属于兵在于精不在多。而像T72这样以量取胜的苏*主力主战坦克,全面装备陶瓷复合装甲的话那所需要的花销可就海了去了。面对苏*高层以成本为由的连连摇头,别无他法的T72坦克设计团队只得在低端材料里另寻出路。
图注:陶瓷复合装甲是当时苏*精锐坦克T80的专属配置,以量取胜的T72要想使用这种昂贵防护材料无疑有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意思。
T72设计团队给新式T72B型主战坦克找到装甲改良方案非常另辟蹊径,其车体正面的首上装甲由原先的均质钢装甲加玻璃钢纤维夹层,被替换为了均质钢装甲加特种橡胶板的共计8层复合装甲结构。炮塔依旧使用一次性铸造整体方式制成,在浇注炮塔时预先留出后续安置碰撞装甲的所需空间,待浇注炮塔冷却定型后再放入整块的多层复合膨胀装甲。
图注:预留在T72铸造炮塔上用以后续安装膨胀装甲的凹槽,尽管节约了成本,但这种安装方式的复合装甲一旦受损却非常难以更换。
这种膨胀装甲模块实际上是由15毫米厚的高硬度均质钢装甲板,加10毫米厚的特种橡胶板,和一种含有钛的8毫米厚合金金属片叠加在一起后压制组成。这种从材料学上来讲并不高端的装甲设计,主要是利用了多层不同材质的装甲夹层,会使得穿甲弹弹芯在穿甲过程中于不同硬度和不同密度下的夹层板中反复冲击,在损耗掉大量穿甲弹发射动能的同时扭转穿甲体弹芯增大侵彻通道直径,降低穿甲体对于前进弹道方向上的冲击力。可以将其简要理解为将原本凝聚于一点上的冲击力扩散到一个面上,以命中点为中心向周围装甲分摊冲击动能,最终使得穿甲弹动能耗尽停止对装甲侵彻,达到防御住敌*穿甲弹的目的。
图注:膨胀装甲块装入了预留炮塔凹槽后的样子,这种造价低廉却又行之有效的复合装甲成为了后续T72B型坦克的标配。
以此种设计最终定型完毕生产出的改进型T72B主战坦克被广泛装备了苏*坦克集团,并一直沿用到苏联解体后的车臣战争中在俄*手里大放异彩。一辆隶属于俄*第迈科普旅独立坦克营的号T-72B坦克,曾经在近距离内遭遇到了7枚SPG-9和RPG-29火箭弹的直瞄射击,车体首上装甲与炮塔均被命中多发,但凭借其外挂在装甲外的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联合坦克本身装甲防御而无一处被击穿,这同时也证明了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在伊拉克人手里被败坏了名声的T72其实还是一种很不错的坦克。
图注:层层叠叠宛如大号三明治的膨胀装甲模块实际上并非一无是处,和低廉的材料成本与造价比起来,它的防御性能已经算是极具性价比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当中被美*一顿暴打的坦克并非是正版T72,这一批销往伊拉克的T72乃是位于波兰的坦克工厂制造出来的纯猴版T72,连苏联的纯正血统都不具备,最终也正是这批T72彻底砸了苏联外销坦克的金字招牌。
年2月25日的海湾战争当中,伊拉克*队一个共计装备35辆波兰产纯猴版T72坦克的坦克营,向着美*一个全数装备M1A1主战坦克的坦克连杀将过来。伊拉克人打的如意算盘是利用*沙尘土天气的掩护来遮蔽美*视野,使用突袭战术打美*一个措手不及。但伊拉克坦克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T72所遇到的对手,早已不是当年叙利亚*队面对的那支使用着二手魔改坦克的以色列坦克部队,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拥有当时堪称蓝星最强战力的正牌美*部队。
图注:倒霉的伊拉克人遇上的是当时最新换装了贫铀复合装甲的美*M1A1HA型主战坦克,倒在了如此强大的对手剑下对于开着猴72的伊拉克坦克兵来说倒也不算丢人。
作为美德联合研发MBT70主战坦克项目流产后的继任项目产物,M1A1主战坦克集合了当时美国所有尖端坦克科技于一身,各种花里胡哨的尖端辅助设备不论作用大还是作用小都应有尽有。保持戒备的美*M1A1主战坦克很快便借助热成像仪看穿了漫天飞扬的*沙尘暴,发现了正在两公里外朝己方一路猛扑过来的伊拉克T72坦克营,随即二话不说调转炮塔进入战斗状态开始朝着尚且处在懵逼状态的伊拉克T72猛烈开火。
美*M1A1主战坦克在此战中所发射的弹药为MA1型尾翼稳定贫铀脱壳穿甲弹,该型穿甲弹是美*著名M系列贫铀穿甲弹家族的第二代产品,凭借贫铀材料的自锐性和一体化的长杆穿甲体,该型穿甲弹可在米距离上击穿最大厚度达毫米的90度垂直均质钢装甲。反观伊拉克*队手中使用的波兰产猴版T72坦克却糟糕的一塌糊涂,其装甲防御力仍旧为早期T72坦克上所采用的6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加双层共计毫米玻璃纤维夹层板,加最后内衬的5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背板,水平倾斜角69度,面对美*的MA1型尾翼稳定贫铀脱壳穿甲弹时仅有毫米的抗穿数值。别说是一发打穿车体正面首上装甲,就是打穿车尾发动机舱再击穿40毫米均质钢装甲布防的菊花后贯穿而出都不是问题。
图注:精良的坦克辅助设备是美*M1A1主战坦克得以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消灭的关键所在。
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伊*猴版T72装备的3BM1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型穿甲弹遵循着苏联外销装备基本均为猴版的光荣传统,将原本苏*自用版3BM15穿甲弹的细钨芯穿甲体换成了纯钢制穿甲体,由钨变钢的一落千丈使得这款苏*T72的锋利佩剑彻底变成了削平果小刀,在米距离上仅能击穿毫米物理厚度的90度垂直均质钢装甲靶板。而此时的美*M1A1主战坦克早已换装贫铀装甲升级为了M1A1HA版本,炮塔正面抗穿数值达到毫米大关,也就是说伊拉克*队的猴版T72即便冲出了沙尘暴对准美*M1A1准确开火,其猴版穿甲弹所打上去的唯一效果也就只能是简单听个响,打穿M1A1的正面贫铀装甲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图注:海湾战争算是让T72的金字招牌在伊拉克人手里一朝尽毁,尽管这并非全是伊拉克的锅。
这一战的最终结果就是被漫天*沙遮蔽了视野的伊拉克坦克兵连美*长啥样都没见到,便被使用热成像仪精确瞄准开火的美*打了个几乎全*覆没。参与此次行动的35辆伊*T72坦克被彻底击毁34辆,剩下的那一辆T72按照美*自己的说法属于尚可修理的范畴,美*这边的一整个M1A1坦克连则无一损失、全数完好。外贸猴版T72的廉价低劣质量和红外大灯比不过热成像仪的绝对劣势注定了这次战斗的失败,在海湾战争中被美*打的炮塔飞到满地都是的猴版T72算是彻底砸了苏联外贸坦克的招牌,这一恶劣的影响甚至在苏联解体后还严重影响了主要继任者俄罗斯的坦克外销,迫使俄罗斯不得已在将T72换了个新脑袋以后定名为T90,这才算是以换汤不换药的忽悠傻子套路勉强重新打开了坦克外销*火市场。
图注:换汤不换药的忽悠傻子套路到底坑了谁呢?当然是呆萌的隔壁三哥啦~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陆*的现役主要坦克仍旧为老59的我国迫切需要研发新式主战坦克来完成更新换代,但在技术层面领域难以企及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却受制颇深,新式主战坦克的研发进展一度陷于停滞。所幸的是与罗马尼亚关系较为不错的我国在此阶段成功从该国引进了T72M主战坦克,这一型T72改进款主战坦克主要是加装了激光测距仪等较为先进的辅助设备,借以加强华约成员国的降级版T72稍显不足的实战能力。
图注:从罗马尼亚引进的T72对于我*来说非常关键,这些相对于当时我*来说的先进坦克带给了我国坦克工程师们很大的启发。
从罗马尼亚引进的T72M主战坦克及其配套技术资料和相关设备,为我国的下一代主战坦克研制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说其是黑暗中的一缕希望曙光都不足为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解体后我国还通过外交手段从俄罗斯弄来了更为先进的T80主战坦克,这些经典强大的苏系坦克上所采用的高端技术正是我国后来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开山鼻祖。
图注: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这辆T80B主战坦克对于我*现役主战坦克所起到的关键启发作用,却是任何其它坦克都无法比拟的。
基于苏联通过实战测试得出的炮塔中弹率远高于车体中弹率的实战理论,我国最新一代的99A式主战坦克主要防护区域亦是与苏系坦克一样集中在炮塔正面区域。但与之不同的是我国99A在基于苏系坦克构造的基础上还参考了北约坦克的设计模式,最显著的体现之处便是将苏系坦克上广泛采用的铸造炮塔更换为了北约式焊接炮塔,同时将配套的苏联膨胀装甲预制块更换为了更高端的北约模块式装甲设计。
图注:比起前文中提到的苏联预设膨胀装甲,99的外挂炮塔附加模块式装甲显然要更符合现代战争需求。
这一设计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便于在战时装甲受损的情况下及时更换坦克装甲,缩短这一更换过程所需的用时。举例来说的话便是在战斗中受损的T72坦克炮塔装甲需要返厂更换,这主要是因为其铸造炮塔预制内设的膨胀装甲块不具备模块化更换条件所致。而我*的99A在参考了苏系复合装甲结构设计的同时,还结合了北约的模块式装甲设计思路,基本可以理解为将原本苏系坦克内置于铸造炮塔凹槽当中的复合装甲模块,转移到了坦克自身主装甲外部进行布防敷设,这一原理有些类似于爆炸式反应装甲的外挂式设计,在战时受损的情况下可由野战维修班使用后备模块装甲直接进行受损区域的替换,得以提高了坦克的战时作战效率。
图注:对比技术人员体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99A炮塔的外挂附加式模块化装甲究竟有多么厚实。
同时,结合猴版T72在伊拉克战争中,因为缺少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而被美*M1A1吊打的实战结,我*在新一代99A的研发过程当中对坦克自身的辅助设备方面下足了功夫。现役的99A与北约先进主战坦克一样,装备了包括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夜视仪、猎歼式火控系统以及99A独创的激光干扰瞎狗眼在内的所有高端辅助设备,保障了99A在实战当中能够发挥出最充沛的实战效能,而不会像伊拉克猴72一样再受环境因素制约影响战斗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99A在车载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方面还有其独到之处。T72上所采用的发射药筒和弹头均呈水平放置分二次推杆式轮盘自动装弹机,与T80上所采用的发射药筒垂直弹头水平放置一次推杆式轮盘自动装弹机,其二者的设计间有着本质性的截然不同差距。
图注:尽管同为苏式自动装弹机,但T72/90与T64/80上所采用的装弹模式却截然不同
从实际性能上来说,T80上所采用的一次推杆式轮盘自动装弹机装弹效率更快,可以在T72二次推杆式轮盘自动装弹机的基础上缩短两秒左右的装填时间。但这样做的代价,却是垂直放置于车体底盘自动装弹机内的发射药筒会暴露出更大的投影面积,一旦出现坦克装甲被击穿的情况后会大大增加弹药殉爆几率,造成顷刻间的车毁人亡下场。在格罗兹尼巷战中被车臣武装分子使用单兵反坦克武器,从极近距离上击穿了坦克侧面装甲并屡屡发生弹药殉爆的T80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图注:以侧面视角来看的T72自动装弹机水平弹药布置方式(上),与T80自动装弹机垂直弹药布置方式(下),差异巨大的弹药投影面积使得T80被击穿装甲后的弹药殉爆几率远高于T72,图自俄罗斯知名战争网游战争雷霆游戏截图。
而采用了二次推杆式轮盘自动装弹机的T72尽管在弹药装填时间上要略逊于T80一筹,但其呈水平方式排列布置于轮盘式自动装弹机内的待发弹药所暴露出的投影面积却更小,可以极大地减小车体装甲被击穿后发生弹药殉爆的几率。在结合装填时间与坦克生存性能的综合考量之后,我*99A最终选择了更为安全的T72二次推杆式轮盘自动装弹机设计,得以提高了我*装甲兵一旦开赴战场后的战场生存几率。
图注:经央视此前曝光的我*99A坦克内部自动装弹机运作视频截图,可以明显看出是沿用自T72自动装弹机的改进款式。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基于苏系坦克走出的我*现役主战坦克已经迈入了世界先进主战坦克行列,同时拥有着苏系坦克的底子设计与北约坦克优点的共存特性,从而得以成为了整个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强大主战坦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