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是短视频拍摄高手
翻转,解密古诗词里的写作智慧
辛弃疾为什么对悠闲自在的“村居”感兴趣?
写景类文本,用不同层级“读”,走进“乡下人家”
读“天窗”,经历一段跌宕起伏的情感之旅
想画面,悟情感,体会美美的“三月桃花水”
第二单元
多维并举,复述“ ”形成过程
处处着力,铺陈奠基,讲好恐龙演化过程
资料在科普类说明文中的多样化运用
设置统整问题,感受千年飞天发展史
第三单元
从“短诗三首”,到“繁星”诗集
教《绿》时,可以建构现代诗歌的阅读范式了
层层剥笋,步步为营,走进“白桦”
学《天晴了的时候》,把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吧!
第四单元
正话反说,老舍笔下的“猫”,不是一般的可爱
结构、表达、主题——老舍与“母鸡”的爱恨情仇
图文并茂,品中“悟”人——《白鹅》不妨这样教
“双中心”架构,带孩子经历“海上日出”的双重之境
(统编版一到六年级下册全套教学资料)
点击上图
执教、图片:赵源林
记录、整理:迷恋语文
一、关于“水浒”的书名
1.古怪书名,引出“水浒”
有一本古典小说,传到国外,深受外国人,但书名被翻译得千奇百怪:
《圣洁的寺院》《强盗们设计的圈套》
《*泥岗的袭击》《中国的勇士们》
《沼泽地》《强盗和士兵》
《四海之内皆兄弟——猎豹的血》
猜测这是哪一本古典小说?——《水浒传》
2.引经据典,介绍“水浒”
为什么翻译出如此多的书名?这不能怪外国人。《水浒传》书名的由来,至今都没有定论。
施耐庵为什么要命名为“水浒传”?
据说,“水浒”出自《诗经》: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教师解释:古代,有一个部族,部族里有一个首领叫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战乱,带领自己的部族,历尽艰辛,迁移到岐山脚下。
这个地方,就是诗句中的“水浒”。
这个部族在这里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周王朝。
后来,“水浒”一词就有了“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
3.联系书本,延伸“水浒”
《水浒传》中那么多英雄好汉,都被逼到了梁山。
八百里梁山,就成为了这些英雄好汉们 的“出路”和“安身之地”,即“水浒”。
所以,施耐庵写这本书,就是要给那些在无路可走的绝境之中寻找出路的英雄好汉,写书立传。
4形成冲突,激趣“水浒”
不过,关于这本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年少时,不应该读《水浒传》;人在年老的时候,不应该读《三国演义》。
为什么呢?
因为《水浒传》中,写了很多打打杀杀的故事,小孩子读了容易学坏。
很显然,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甚至是没有真正读懂《水浒传》。
二、关于“水浒”的写法
1.扣“一点”:探寻“打杀”背后的人物形象
出示《水浒传》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要求:按下暂停键,快速浏览这段文字。
这场打斗,写的是谁与谁打?洪教头与林冲。
简介林冲:东京八十万禁*教头,绰号豹子头。
这段文字写的仅仅是一场打斗吗?一起细读文字
回合:把火烧天
读读招式的名字,看出了什么?透露出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狂傲!
招式的名字,就是 的证明。
这招式是要打林冲哪儿?
教师指导想象:一定是从上往下劈,一定是打头,致对方于死地,足见洪教头的凶狠、残暴。
第二回合:拨草寻蛇
既然是“拨草寻蛇”,自然需要万分小心,因为蛇可能藏于某处,出其不意,对人袭击,更重要的是这招可前可后:向前,则为进攻;向后,则可防御。
攻防兼备,万无一失。
由此可以读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谨慎、机敏。
这招“拨草寻蛇”,击打的是对方的什么部位?
肯定是对方的脚,并非身体要害,点到为止。
你读出了什么?
善良和仁慈。
2.拉“长线”:解锁“打杀”背后的写作密码
打斗的背后,蕴藏着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创作的良苦用心,更是《水浒传》的文学魅力。
《水浒传》中很多故事,都是如此,比如:
《王进打败史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
但这些打斗故事,都不是作者随心所欲写的。
人物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很符合他们的性格、身份。
只要细心去品,你就会发现,打斗的背后,是作者极高的文字功底和文学造诣。
三、关于“水浒”的人物
1.“正反”双向,洞察“水浒”人物的优缺点
出示清代·金圣叹的评价: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有些英雄人物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
继续以“林冲”为例,教师讲述林冲面对高衙内欺负妻子,窝囊忍受的故事。
换位思考:如果换做武松,两个人的处理方式会有怎样的不同?拳头一定像雨点般,砸了下去。
林冲与武松的性格不同,行事的方式和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那么,林冲身上有缺点,武松身上有没有缺点呢?
联系《景阳冈》,看到了武松身上的优点:
武功高强、性格直爽、无所畏惧
也看到了武松身上的缺点:
自负、小心眼、逞强、好面子
英雄因优点而可敬,因缺点而可亲、可信。
2.“点面”融合,把握“水浒”人物的立体化
或许,这就是很多人喜欢读《水浒传》的原因。
读《水浒传》,要了解一个人,光读这个人的一个故事是不够的,要读有关他的所有故事,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
所以,阅读这本书,我们需要梳理出这个人在书中所有的生平经历。
教师出示梳理出来的一位英雄好汉的目录:
这是哪一位英雄好汉?——鲁智深
有人说,《水浒传》中最值得敬佩的就是鲁智深。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老师留下一个悬念,等到大家将上面目录中的故事,你自然就知道答案,也就能了解鲁智深。
四、关于“水浒”的语言
1.典型例证,消除“水浒”阅读障碍
《水浒传》中,居然还有苏州的方言。比如:
“史进又不肯务农,只要寻人使家生,较量枪棒。”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家生”:泛指器具,此处泛指刀枪等武器。
“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于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
——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张顺活捉*文柄》
“促掐”:形容刻薄缺德,暗中使坏,捉弄人。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其他的苏州人,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亲切感。
2.了解作者,拉近“水浒”阅读心理
施耐庵曾经长期生活于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对苏州有着深厚的情感,所以《水浒传》中有很多苏州方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3.读法总结,搭建“水浒”阅读支架
所以,阅读《水浒传》不能只看故事表面上打打杀杀,还要看到打杀背后的人物性格,真正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
好的作品不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可以让不同的人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正如苏轼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信读完《水浒传》的故事,你们心中一定会有自己心中的水浒英雄。
4.布置作业,明确“水浒”阅读要求
读《水浒传》林冲和鲁智深的故事,了解这两位英雄好汉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谁?和你的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1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