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在滚筒洗衣机一样的世界中重申常识


最近上海疫情扑朔迷离。我去脱口秀公司上班第二天,接下来十天的演出都取消了。我组的姐给脱口秀演员们一个个发取消通告,大家都很心痛。今天上午做完核酸回来,和弛子一起看了一些小道消息,居然有点生气。这一刻很难不愤恨自己曾经天真且抱有偏见:为什么会觉得那些“本可避免”却仍反复发生的人祸,可能发生在县级市、副省级市、或者十九年前的北京,但不相信会发生在上海?凭什么不?我从20年初开始做疫情相关的报道,到现在两年多了,中途在一家严格、专业的社会媒体跑了一夏天医疗健康条线,从湖北最初的六个点,到南京链、郑州链,冬天、夏天、冬天、夏天、冬天,克服了流脓、暧昧和*治性抑郁,走到今天,每一个环节都和专业的新闻站在一起。或者更早,从初中时读到非典报道的记者手记起,我就知道人祸有多可怕,而相比之下天灾只是值得憎恨。我不是说小道消息是真的。我在媒体实习时做了一篇解析那轮疫情问责力度的可视化报道。那一轮疫情中,全国人感染,波及13个省35个地区。对官员的问责从7月底开始,截至8月22日,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75名官员因疫情防控不力等原因受到处罚。 受到处罚的是郑州市的卫健委主任和郑州六院的*委书记,他们被免职,原因是郑州六院发生院内感染,截至我们发稿那一天,这条传播链累计感染人。这篇报道最开始方向是错的,因为我本来只打算统计数据,然后呈现一集恶有恶报的大结局。直到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我的老师忽然打你不会真觉得所有这些处罚都是合理的吧?今天的重点不是从宪法赋予监督权的角度指出哪些处罚可能过重或过轻,我只是想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面对人祸,愤怒是难免的,但比起愤怒,更需要的是专业的工作;如果你的水平还不够专业(说的是我自己),至少要谨慎地放置你的相信。专业和谨慎的意思是,如果你警惕小道消息,也不要忘记“大道消息”。说“你要”“你不要”这种话让我非常紧张,时刻要警惕说教之嫌。我不想当谁的爹,但“想当别人爹”可能确实是一个黑洞,不管是在人际关系中,还是在专业主义上。我知道在悬崖边走随时有掉下去的危险,但我还是在走。一个意思的话,翻来覆去说,早就懂了的人会不会烦呢?但我还是在说。为什么呢?中国最早一批特稿记者中,有一个非常 的记者叫李海鹏,后来他离开了新闻生产线,但一直没有停止对公共事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zz/11030.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