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水浒约有170多个人物绰号,这是古今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借助“绰号”称呼人物,本来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但像《水浒》这样,有这么多的人物绰号,却是古今中外小说中绝无仅有的。

“托塔天王”晁盖

《水浒》中总计有多少个人物绰号呢?梁山上,一百零八条好汉人人都有绰号,加上中途牺牲的“托塔天王”晁盖和被林冲火并了的“白衣秀士”王伦,就有一百一十个绰号。梁山之外,无论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也多半有绰号,即使是匆匆过场、县花一现的人物,也不例外(如飞天蜈蚣“王道人,“青草蛇“李四等),粗略统计一下,约为六十个。这样,一部《水浒》人物绰号就有一百七十个之多。这么多的人物绰号,全是小说作者施耐庵端坐在书斋中凭空虚构出来的吗?当然不可能。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最早流传于南宋时期。据南宋末年周密撰写的《癸辛杂识续集》中记载,当时有一个叫李满的画家,曾为民间传说中的宋江等三十六人画了画像,而另一个叫龚开的画家,则专为这些画像写过一篇“画赞“。

“白衣秀士”王伦

“画赞“记录了这三十六位起义英雄在民间故事流传中的绰号,如“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神行太保”戴宗等。这就证明,《水浒》中的人物绰号,多半出于历代民间艺人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它主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然,这并不抹煞小说作者的劳动对照囊开的“画赞”,我们看到有些人物的绰号在《水浒》中被改造了,显得更为形象和确切了,更何况,《水浒》作者还补进了不少新的人物和新的绰号呢!正由于《水浒》中的这些人物绰号是群众和作家共同的艺术创造,因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为生动逼真。“绰号”,常被一些人与“骂人”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绰号”的作用,并不限于“骂人“,还可以用来“普人“。准确地说,它是人物的真实写照。

“神行太保”戴宗

一个人的姓名可以和他的形貌、技艺、性格毫不相干;但人物的绰号则总是与形貌、技艺、性格密切相关,用来传形、传艺、传神的。《水浒》中的一些绰号具有传示形貌的作用,如林冲称“豹子头”,是因为他长得“豹头环眼”,杨志称“青面兽”,是因为他脸上有一搭青记:史进称“九纹龙”,是因为他身上刺了九条龙纹,刘唐称“赤发*”,是因为“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毛“。这些绰号在传示人物的形貌特征时,大多用凶猛的禽兽或狰狞的*怪作比喻。这样做,是否会产生丑化英雄人物的副作用呢?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类绰号,都用于武将,而武将们所希望的决不是自己有一副漂亮的小白脸;这些“豹子头”、“赤发*”的绰号,多少是带有夸张性的,这种夸张性为他们增添了不少威风,足使敌人闻之丧胆。

“豹子头”林冲

早在北齐时代有一位十分勇武的兰陵玉高长恭,就因自己的面孔长得过于漂亮而在打仗时不得不戴上三分象*、七分象兽的假面具来威慑自己的敌人哩!懂得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梁山上的顾大嫂对自己的“母大虫”的绰号、孙二娘对自己的“母夜叉”的绰号毫不生气;杜迁对自己“摸着天”的绰号、宋万对自己“云里金刚”的绰号这样乐于接受,原来,这些绰号都是在夸张自己的凶猛、无畏、高大、魁梧,有着“长自己威风,灭他人志气“的妙用啊!《水浒》中的另一些绰号则旨在传示人物特有的技艺。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没羽箭“张清等绰号,是表明这些英雄人物擅长用何种武器的;而“神行太保”戴宗、“浪里白跳“张顺、“轰天雷”孩振,“圣手书生“萧让,则是表明他们各有自己的特长:

“母夜叉”孙二娘

或善于行走,或长于游泳,或能造水炮,或精于书法,特别是后一类绰号,有些简直可以启发人们的联想,传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当我们看到“神行太保”这个绰号时,眼前仿佛就呈现出戴宗为传递梁山情报而在大道上风驰电掣般奔走的形象;当我们看到“浪里白条”这个绰号时,就好象看到水性高强的张顺在惊涛中自如地踏浪前进的情景。但我们以为,《水浒》中最精彩的,还是那些用来揭示性格特征,具有传神作用的人物练号,如“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霹雳火“秦明,“鼓上蚤”时迁,“没毛大虫”牛二,“*蜂刺“*文炳等。“黑旋风”,这个绰号对于性情刚烈暴躁,作战一往无前的李逵来说,是何等精确,生动啊!请看李逵在“江州劫法场”中的情景——

“浪里白条”张顺

“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论报来!阴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士兵急待把枪去捌时,那里拦当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这种惊人的速度,凶猛的来势,气吞河岳的气概,还有什么比以“黑旋风”相称誉更为确切的呢?同是在这一回“劫法场”的故事中,从梁山上带领队伍前来救助宋江的晁盖,虽然从未见过李遗李逵一面,只听戴宗说起过宋江有个绰号叫“黑旋风李逵”的结义兄弟;

“黑旋风”李逵劫法场

但当他看到数以千万计的“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的场面时,他立即就将李逵辨认了出来:“前面那好汉,莫不是黑旋风?“晁盖凭借的是什么?就是李逵那种不同与众的“黑旋风“精神。“黑旋风”,岂止是李逵的一个绰号,它是李達的全部灵*啊!据史料记载,明代末年有一位农民起义英雄,为了壮其声威,就借用了李逵的“黑旋风”的绰号,又据近年报载:在梁山的黑风口,最近由美术学院塑起了“黑旋风”李逵的塑像,让“黑旋风”李逵把守梁山黑风口,这个山口为什么叫“黑风口“呢?恐怕与李逵这个“黑旋风”的绰号深入人心不无关系吧!

“黑旋风”李逵

《水浒》中还有一类人物绰号,似乎取得有点不伦不类,颇为滑稽;细加品味,却是大有深意的。“花和尚”的“花“,在古典小说中,或意味着花容月貌的女子,或使用于专门抢劫良家女子的“采花大盗“。鲁智深既无月貌花容,又不好女色,何以也用“花“相称,绰号为“花和尚“呢?看他一生事迹,我们终于明白了:你看他身为和尚,却不受佛门清规约束,偏要闯入红尘之中,打尽人间不平,杀尽贪官污吏,正如小说第九十九回中的偶语所说:“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他是“和尚”中的异类啊!而这“花和尚“的绰号,正是鲁智深一生反抗精神的写照;不过,这种写照,用的是反其意而为之的“逆笔”和别有寓意的调侃手法罢了。

“花和尚”鲁智深

《水浒》中的人物,无论是梁山好汉,或者是梁山之外的角色,都早已随着岁月流逝远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那些生动别致的绰号,却还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活在读者的口头上。当我们赞美那些成功的艺术形象时,又怎会忽略这些绰号在传神写照方面的功绩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yl/13131.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