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756949.html文
王秀东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再提及那些博山民间传统游戏,多数博山人以及其它区县的人会感到很陌生,年轻一代更是不知所云,因为这些游戏毕竟离我们久矣。
现在如果漫步于博山的村寨或城区,除了偶见踢毽子、跳绳者外,基本看不到别的老游戏的踪影了,它们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一种失落,一种遗憾。
不过要是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似乎又能从中得到一种满足,一种慰藉,一种惬意之感。因为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性,是历史变革的一种趋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是时尚、高雅、新潮对古老传统游戏的一种变革。
但历史不能忘记。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史可谓源远流长,“如果从有史记载的先秦时代算起,至少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如果从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的传统游戏史更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可以说传统游戏来源于物质生产劳动。从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民间传统游戏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起源于物质生产劳动、*事活动、文化交流等方面,甚至有些体育活动也起源于游戏。
博山民间传统游戏,可以说是祖祖辈辈的博山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从生产劳动中挖掘获取的精神养料,是他们排遣寂寞愉悦身心的良方妙药,千百年来这些传统游戏伴随着博山人从孱弱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庶,从简单低能走向文明高雅,可以说,这就是博山民间文化的魅力所在。
博山民间传统游戏属于中国传统游戏的范畴。在淄博各地均有流行,略有差异。它是一种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它内容丰富,取材方便,形式多样,老少皆宜,这是一种来源于民间且历代相传,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又不受任何外在束缚,还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一种有较强的竞技特征,又不属于正式比赛项目的娱乐活动。
曾经的博山民间传统游戏种类繁多,形式活泼多样,男女皆有项目,老少皆可参与,可谓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具体说来,博山民间传统游戏有季节之分、地域之分、老幼之分、男女之别。因季节和地区的差别,所玩的游戏就可能不同,这又可以说是博山民间传统游戏的一个特色。
记得那些曾经的博山民间传统游戏有打聋聋婆,打腰,摘胡,打弹弹,砸迷糊,支豹子,打懒老婆,拍狮宝,下五胡,赶午山,踢毽子,踢哑巴毽,跳方,跳皮筋,抓分,抓桐杆等。
其中适应男孩玩的游戏有打聋聋婆,打腰,摘胡,打弹弹,砸迷糊,支豹子、打懒老婆,拍狮宝,下五胡,赶牛山等。
适应女孩玩的游戏有踢毽子,跳方,跳皮筋,抓分,抓桐杆等。
适应男孩女孩一块玩的游戏有老鹰抓小鸡、抓小狗,翻绳子等。
为了让人们再次认识了解当年的博山民间传统游戏,下面分门别类加以介绍说明,尽量让那些老游戏再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也正是作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和初衷。
一、打聋聋婆
这是一种多有男孩玩且多在当时农村里活跃着的一种传统游戏,人员多在七八人之间。首先人们把大小不等的砖头分别命名为大官、小官、聋聋婆、押役,小地方,老贼头,并从左往右按大官、小官、聋聋婆、押役、小地方、老贼头的顺序一字排开,其中大官是享有权利者,小官具有加刑减刑的权力。比如说,大官让押役罚老贼头十趟小车加告油,小官如果觉着不合适,可以加至20或直接减去惩罚,聋聋婆是一个独立的人物,她的言行决定着受罚人的命运,押役负责执行,小地方负责传令。
具体游戏规则是:在大约十步远的地方划上一条线,参加游戏者站在线后边,不准超线压线,如果有谁超线压线就视为输了,会受罚,游戏开始后每人各执一块石头在手,用“将*宝”*的方法决出先后次序,然后依次将手中的石头投向排列好的砖头,打到啥就充当啥角色,争着打的是大官、小官等角色,最不愿意打到的是老贼头,因为谁打到他,就预示着输和受罚,按顺序打完之后,除了打到老贼头的那个人没有权利,只等着受罚之外,其余的人都有机会发号施令。
这时大官就问:“小地方。”小地方回答:“有。”大官又问:“问问聋聋婆听见了没?”这时小地方就问:“聋聋婆你听见了没?”这时聋聋婆如果说听见了,就啥事也没有了,老贼头也不会受罚,如果是正在受罚也会立刻停止不再追究,但是如果聋聋婆说没听见就惨了,充当老贼头的人就会被罚,体罚的种类颇多,有刮鼻子,拧耳朵,开炮(一人从后边板着受罚人的两肩,然后抬起腿用膝盖撞击人的屁股),小车带告油(被罚人两手和一腿撑地,另一根腿被人从后边提起,另一人在一旁拧住耳朵使受罚人前进),背趟趟(被罚人背着一人在两个点之间来回跑),捏乌婴娃(被罚人单腿站立,手捏鼻子,发出知了的叫声后来回跑跳,有时也可以不出声来回跑跳)老贼头所受的各种惩罚必须有押役来监督并实施。
二、打腰
这是供十二三岁或十五六岁男孩玩得一种游戏,“腰”是一个用坚硬的木头砍削而成的一个两头尖中间鼓呈长卵形的物件,所谓的打腰,就是配上一个形似菜刀样的木板子(腰板)组成的一种游戏。
玩游戏时先要在地上划出一个方框,把框子再用线条平均分成八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里面写上1、2、3、4、5、6、7、8,再在大方框的中间画出一个每边长约十厘米的小方框,里面写上数字10,然后在大方框的下边再划上一个或两个半圆弧,里面写上20或30等数字,最后在方框上部中间靠边处放一块平整的石板或砖头当腰的充垫物,用将*宝的方法决出先后次序,先者便将腰放到砖头上,用腰板砍腰的前头,受到击打的腰便从砖头上掉到划好的数字区域,落到哪个数区就用腰板砍腰几下,被砍下的腰如果压到框里的线,游戏人只能砍腰一下,一次定输赢,正常游戏中,被砍起的腰蹦起时,操纵者便用腰板再用力击打腰使其飞得更远些,这样一轮玩下来,打得最远者得分数或“丈”数就最多,就是胜利者,优胜者要让败方做些费时费力的动作以示惩罚:有自己捏着鼻子单腿跑的,有一边单腿跑,一边用手拍打自己屁股的,也有用弹脑袋或打手背来解惩罚输者的。
三、掺杏核(音hu,故又叫摘胡儿,掺胡儿)
这是用杏核玩的一种游戏,多有八九岁或十来岁男孩来玩。这种游戏没有太多的规矩和章法。谁的技艺高谁就是赢家,具体玩法有二。
一是两人或多人各拿出杏核三五颗凑在一起,然后用将*宝分出先后顺序,第一开始者便将所有参加者的杏核捧在手,两手合起晃匀了快速撒到地上,然后由其他参玩人员共同选出三个连成一线的一组让第一名击打,方法是选取任意一边的一颗为起点,然后把手掌摁到地上,再用食指压住大拇指,找准角度和方位并瞄准另一头的杏核,用大拇指弹起杏核去击打另一头的杏核,(有个规定,不能击打最近的,隔一个打另一个,俗称隔山打虎)如果击打成功,就是胜利者,如此一来,所有参玩者的杏核便为一人所有了,若中途失败,再有第二名继续进行将剩下的杏核再捧起晃、击打,直到全部击打成功,然后重新开始往复进行。
二是由两人或多人分别拿出三五颗杏核,凑在一起,然后在地上泡一个圆坑,大小根据杏核的数量来定,把凑好的杏核放到圆坑里,并把事先选好的一枚最大的杏核作为击打的工具。用将*宝的方式决出先后,先来者就用那枚大杏核用力往小坑里砸,砸出的杏核就归其所有,如果砸不出就视为输了,可由其他人依次进行,一轮完了之后,从头重新开始,直到坑里的杏核全部砸出来为止。
四、打弹弹,(音dai)又称掺弹弹
这是土话,普通话就是弹玻璃球,这是一种由两人或多人参加,多由八九岁或十来岁的男孩玩的游戏,此种游戏与高尔夫球颇有些相似之处。具体玩法是:在地上刨一个圆坑,俗称“毛眼”,然后在距毛眼二三米的地方画一道杠叫“江杠”。游戏开始后,参玩人员依次把手里的玻璃球朝着江杠弹出去,出手的玻璃球既要弹得远,还不能超出江杠,这就看谁技术高了,如此一来离江杠最近或正好压住江杠者便排在游戏之前,他首先拿起玻璃球朝毛眼弹去,其余的人也依照顺序把玻璃球弹向毛眼,随后排位第一者便拿起玻璃球再弹到毛眼里,然后从毛眼里拿起玻璃球击打分散在毛眼周围的其他玻璃球,最先被击中者就成为输者,会退出游戏,第一人击打后如果出现失误,则有排名第二的人接着进行以上的程序,直至打败最后一人,需要说明的是,毛眼可称之为游戏的核心或司令部,游戏双方必须以抢占毛眼的先后、多少为根本,来争得先发制人的机会,来创造取胜的契机,记得那些年打蛋蛋还有很多专用语,如“借光”,“耍着”“不开路垫”等。
五、拍狮宝,也称打垫子
这是一种用废纸折叠成正方形后,由两人或多人玩耍的游戏。狮宝有正反两个面,玩法是,一人将自己的狮宝拿在手,用力去拍另一人放在地下的狮宝,能将狮宝反过来就成自己的了。狮宝的具体做法是:把纸先叠成长条形,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把纸的两头分别叠成三角状,最后把叠成的三角两头互相重叠,把各自的角互相插入两头折起的缝隙即可。这是一种供七八岁或十来岁的男孩玩的游戏,上世纪60年代左右盛行博山城乡。(待续)
注解:将*宝即剪子、包袱、锤。
编辑:高生国来源:淄博民俗文化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yl/1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