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紫贝拾遗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作者丨陈雁
图片丨陈雁
中国的传统节日,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过年了。每当我看到高高挂起的灯笼、门楣及两侧贴的朱红对联,听到由远及近“噼哩啪啦嘭”的鞭炮声,我就想起了过年,尤其童年的春节,那是我一年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送“灶公”
文昌人的过年,在腊月二十三日拉开序幕,当天午后,村人或三五户一起,或独门独户,在庭院内或祖居大堂门前,于“八仙桌”上摆上贡品,准备送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灶君上天庭。乡人尊称此君为“灶公”,相传他监察 罪恶、掌管家家祸福。祭祀时,多用鱼、鸡蛋、米饭和“糖仔”等,生活宽裕的家庭还会杀鸡供奉,但不用猪肉,因为文昌人以不吃猪肉意为斋戒。所焚烧的纸钱和其他节日有一点不同,多烧了一对纸飞马。两张纸上各印有一只红色飞马:一只头朝上,意为往上飞;另一只头朝下,意为往下飞。前者是“灶公”上天庭的坐骑,后者是他下凡之用。长者说,“灶公”吃了糖,嘴巴甜,上天庭汇报工作时,会帮我们说好话。曾有专业人士认为,此举可窥国人之贿赂观念深重。
小时候,文南老街“衣裤行”(服装一条街)的两个铺面,是父母亲的人生舞台。腊月是他们最忙的时节,他们早出晚归,便把祭祀“灶公”的重任交给了我。当日清晨,他们离开家前,把鱼煎好,再三嘱咐我,祀奉“灶公”心要诚。中午时分,我在电饭煲里煮了满满一锅米饭,然后烧起一灶火,向锅里舀了几“真鼓”(用椰子壳制成的平口瓢)清水,水开后,小心翼翼地挨个将五个鸡蛋,顺着锅往下放,生怕把鸡蛋碰破。鸡蛋熟后,把它捞起来放在盘内,舀一碗热水放在餐桌上,随后撕一块红纸放在热水里,红纸上红漆慢慢融化。我左手拿起碗,右手把鸡蛋放进碗内打转,直到将鸡蛋外壳涂红……然后,开始“盖饭”:拿出六个碗,在两个碗内盛满热乎乎的米饭,并用“饭匙”将碗里米饭压平,两个碗口一合,将它们竖起来,慢慢地把上面的碗拿开,如此“盖”了五碗。吉时即到,因我年纪尚小,以蚂蚁搬家之法,把米饭、鱼、鸡蛋和清茶等祭祀品陆续放在大厅内的八仙桌上。
因我家祖居是长房和次房的发迹地,大堂里的“公阁”(神龛)上,原先供奉长房先祖香炉、次房先祖香炉及神位、“灶公”香炉,我是次房绍球公王氏孺人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房先祖香炉分出,但因习俗“灶公”不能分家。腊月二十三日下午的祭祀活动,长房、次房的子孙均到我家参加,家大户多、人丁兴旺,一张八仙桌没办法摆满供品,于是在八仙桌的前面再放一张圆桌。祀罢,一条长长的鞭炮被点燃,喜庆的炮声中,“灶公”骑马飞天,期其“上天言好事”。
“彩仑”
话说“灶公”飞马上了天庭,次日,各家各户开始“彩仑”(除尘):打扫房间卫生、清洗家具和厨具、晾晒冬季被装。此举必须在腊月二十三日之后进行,因生怕惊扰了“掌管家家祸福”的“灶公”。这个时候,母亲最辛苦了,每日清晨起床,开始“彩仑”,不过一个小时,她便和父亲赶去县城经营布匹成衣了。晚上回来后,父亲做菜,母亲又开始“彩仑”,连续五六日,每日如此。当我上了小学,有了劳动能力,经常和年长我十岁的姐姐们帮母亲“彩仑”,母亲在后山砍了一支四五米长竹子,制成竹竿后,在末端绑了一把扫帚,从大厅开始到每间屋子,除去瓦片下、墙角内的蜘蛛网和灰尘,而后把家具再用抹布抹干净,再打扫地板上的垃圾。
有一次“彩仑”毕,母亲清早离家前,趁着晴朗天气,把冬被和外套挂在院子里的铁线上晾晒。午前太阳还挺晒,腊月的文昌天气多变,午后变得阴暗起来,当时我在伙伴家玩耍,见状急忙奔回家中,因身不够高,没法够得着收拾挂在铁线上的被子和外套,呼喊邻居过来帮忙,他们也要收拾哪儿顾得上我。我急中生智,跑到厨房拿起扁担,站在铁线下,蹬着脚、仰着头,用力捅,那些晾晒的被子和衣服,像天女散花似的洒落一地。被子太大,不能全抱着回房间,只好抱一半拖一半,似快又慢地抱着、拖着到床上。当晚,母亲面对着被子上的灰尘哭笑不得……
“彩仑”最重要的地方是“灶前”(厨房),要把所有的碗筷从橱柜里取出,清洗一遍,然后抹干净橱柜,还要把灶上的大锅取出来,用小铁铲刨去日久烧火附着其上的积碳。记得村里有一户人家,全家七人(五个小孩),大人把木质橱柜搬出“灶前”放在院子里,小孩们扛出盛水的大盆,放在橱柜旁,把碗筷置于盆中清洗,时有嬉笑打闹,乐此不彼。
理发
理发迎春,是文昌人的一个良好生活习惯,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日之前。村里人一般去邻村找两位理发师理发,翁氏堂兄弟,即大翁、二翁。大翁是一个很喜欢开玩笑的人,不过他的玩笑令小孩子难以接受,比如他经常会问:“昨晚你睡觉前躺在你爸妈中间,第二天早晨起来时,是不是发现睡在一边了?”有一次腊月某日,父亲带我去找大翁理发,我坐在凳子上,低着头,时不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yl/1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