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芮成钢曾经写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虚实之间》。书中,芮成钢说,人生在世,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纸枷锁”,明明一挣就开,但就是一辈子都不敢挣开。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国家,生命其实都是在“虚”与“实”之间摇摆往复。这句话,包含他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理解。颇为讽刺的是,芮成钢却没能挣脱自己身上背负的“纸枷锁”。而且,他不是不敢挣开,而是根本就不愿意挣开。在他事业发展、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有一个“心魔”,一直在芮成钢内心成长,并最终毁掉了他。再过六天,就是春节了。但在很多年轻人的心中,过节是他们一年当中最焦虑的时刻,他们把这种情况称作“过节焦虑症”。事业没进展的担心在同学会上没面子;没有对象的担心被催着相亲;就算是有了事业和对象,一样要担心被催着结婚、被催着要孩子。我们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人家都XXX了,你还…”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活在了大人的各种期望里,活在与“别人家孩子”的各种比较当中。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总是那个没有达到大人期望的儿童,那个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小*。尽管我们的心里很清楚,大人的期望和比较都是“虚”的,我们真实的能力才是“实”,虚实之间,也不过隔了一道“纸枷锁”。但我们都不敢去挣开它,不能承认我们达不到大人的期望,不能放弃追赶“别人家孩子”的步伐。否则,我们就会被带上“不上进”、“没有理想”、“不可救药”的标签。我们只能背负着焦虑的“枷锁”,像芮成钢所说的那样,在虚实之间循环往复。一直以来,芮成钢就是被用来做比较的“别人家孩子”。他是年合肥市的文科状元,是年“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二名,同年伦敦国际演讲比赛的全球第四名。和我们一样,芮成钢也活在别人的期望和比较当中,但他的才华和智慧足以应付这个局面,而且能保证他 都是站在顶端的那个人。所以,即便生活在“虚”中,芮成钢也不会有任何焦虑,相反却有更多的心理优越感。可是,环境是会变的,用来和芮成钢作比较的人,也是会变的。工作以后,芮成钢央视记者的身份,加上他“比大部分美国人还流利”的英语,让他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有权势、 影响力的一群人,并且与他们建立起了不一般的友谊。在接受采访时,芮成钢曾说自己每年都会跟基辛格会面三次,日本前首相菅直人给他题过字,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帮他调整领结。套在芮成钢身上的光环,越来越多。人们对他的期望,包括他对自己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光环多了,对一个人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而且,芮成钢此时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焦虑。和他采访的这些名人相比,自己之前所取得的成就根本不值一提。他虽然有才华和智慧,但在这些人几十年积累起的知识储备面前,还是显得过于稚嫩。这个时候,芮成钢若是能接受差距,承认有些人的成就,是自己穷极一生也追赶不上的,他仍然可以打破“纸枷锁”,回到“实”的生活里面。然而,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模式,是在他早年生活的时候就已定型的。芮成钢习惯了生活在别人期望和比较的“虚”中,习惯了享受心理上的优越感,面对一触即破的“纸枷锁”,芮成钢选择了不去挣开它。活在“虚”中,芮成钢就必须要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且越快越好。只有这样,他才能消除内心的焦虑,才能享受心理的优越感。芮成钢说:“达沃斯论坛期间,我和我的好朋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起吃饭,并讨论了全世界如何携手战胜全球金融危机……”这番话,好像他是一名 ,而不是记者了。什么是“虚”,什么是“实”,他早已分不清楚。《星球大战》中,天行者卢克问导师尤达:“大能的黑暗面更强大吗?”尤达说:“不,但是黑暗的道路更快捷、更简单,因此也更具诱惑。”对此时的芮成钢来说,“实”的道路成功太慢,有些事情可能根本无法做到,他又无法挣脱“纸枷锁”承认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走上“虚”的、“黑暗”的道路,彻底被自己的“心魔”所控制,直到它 把自己毁掉。虚实之间,只隔了那么一道“纸枷锁”,它就是外界不断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期望,还有与别人无穷无尽的比较。它既能让我们背负上焦虑的情绪,还能让一个原本 的人在虚实之间迷失自我。等到他爬到了自己本来无法达到的高峰,再让他重重地摔回地上。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龙舟分析人的潜意识,揭秘事件背后的心理玄机。查阅过往文章,您可以订阅《舟公谈》,一起探索心理奥秘。版权申明:本文系凤凰新闻客户端 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并通知wanghuan1
ifeng.
治疗白癜风外用药专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sd/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