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武艺高强,这点自不必说,但是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就见仁见智了。有人说林冲堪称《水浒》第一,他一生无败,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因而还衍生出“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之说;也有人认为林冲言过其实,而且性情窝囊,是典型的名大于实……在我看来,林冲属于一流战将无疑,但算不上顶尖,抛开道术、弓矢、暗器,只论近身武斗能力,书中至少有三位实力明显在其之上,而通过战绩看与其旗鼓相当甚至隐隐高过他的也大有人在。
不过,理论上的高低只是纸面实力,在实战中略强的未必就能转化成结果上的胜利,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林冲的武力定位
首先,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诋毁声音是关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或许在历史上这不是什么高级官员,或许在真实的大宋禁军教头也不是稀罕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水浒传》是小说,属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非阐述史实的史书,所以在设定上不能照搬历史。就书中设定而言,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几乎可以当作实力的代名词,书中提到的几位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所以单以这个头衔便能看出林冲的不俗之处。
其次,林冲在江湖上颇有些名望,而让他获得如此名望的便是其高强的武艺。可以说每当林冲出战,总是会给读者一种安心之感,也就是说林冲登场便让人觉得此战稳了,即便不能取得胜利也绝无落败之理,就这点而言,与之伯仲之间的秦明就多少让人有些提心吊胆。
最后,即便我们抛开内容,站在作者的创作视角也能看出施耐庵对于林冲的设定不低。首次出场时,书中形容其“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后来上了正规战场,林冲也不再手拿花枪、杆棒,兵器成了颇有标志性的丈八蛇矛。到了三打祝家庄时,林冲数合生擒扈三娘,赞诗云:“满山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等于直接将林冲的设定指明。到关胜出场、梁山大排座次,我们清楚的看出关胜、林冲便是施公用来对应关羽、张飞的。试问一个能对应张飞的人物,再弱能弱到哪去?
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林冲的短板——与真正称得上高手的人物交战无一胜绩,这是林冲最大的劣势。很多人都认为在五虎将中关胜、林冲略强于其他三位,但是就战绩而言,关胜有十余合令索超斧怯的高光;就描写角度来说,施耐庵也安排了他独战林冲、秦明,所以在我看来,在纸面实力上林冲是逊色于关胜的,座次排在其下没道理,但五虎排序第二当无争议。
抛开与高手之间的不分胜负,看那些取胜战绩的过程和描写,林冲对比秦明其实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也就是说林冲的硬实力和秦明其实在伯仲之间,当然了,秦明少智,直接影响了实际战力,而林冲沉稳,在这点上恰恰强于或者说克制秦明,若是这二位不死不休,相信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林冲。
有人说林冲之所以有很多平局与性格有关,因为他从来不对人下死手,不然拿出全部实力早把对方打趴了。这种声音大概都是出自粉丝之口,不说毫无根据也差不多,因为把这话反过来理解其实也说得通。
总体而言,林冲属于高手之列当无争议,但不宜捧得太高,大致位列武将第二档次。
明显强于林冲的三大战将
第一位是施耐庵几乎明示的天下第一——“玉麒麟”卢俊义,民间有说法称二人为一师之徒,不过这和《水浒传》没什么关系。卢俊义曾在征辽时上演过一骑当千的好戏,单枪匹马杀散辽国一支人数过千的队伍,全书无人能出其右。
第二位是被卢俊义一招生擒的史文恭。既然被卢俊义秒擒,为何还说他的实力在林冲之上呢?因为这一战与武艺高低并无关系,甚至都称不上战斗。当时曾头市被梁山攻破,史文恭如丧家之犬,只想着逃生,全无战心,又在密林中被晁盖阴魂缠定,见了燕青尚且回马就走,更何况回头便撞见了卢俊义,措手不及下被一刀砍翻并不奇怪。
在公平一战的情况下,史文恭的实力其实不下于卢俊义,与梁山五虎之一霹雳火秦明交战二十合就使其力怯而走,足见其能。论斗将战绩称得上冠绝全书。
还有一位是王庆麾下战将杜壆,此人曾和卢俊义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书中称他一杆丈八蛇矛神出鬼没,为卢俊义压阵的孙安见卢俊义不能取胜,飞马舞双剑助战,二人合力将杜壆秒杀。能和卢俊义打到这种程度,隐隐还占了上风,武艺自然强过林冲。
除此之外,刚才我们提到的关胜施公明里暗里写出了其略强于林冲的实力,而鲁智深、孙安、卞祥、阿里奇、琼妖纳延等十余将水平与林冲也仿上仿下。总体而言,若是做武力排名,起码在我的榜单中林冲是进不了前十的。
但还是那句话,纸面实力不直接等于交战结果,结合林冲的武艺特点,个人觉得只有实力明显强过他的卢俊义、史文恭、杜壆有战胜林冲的可能,至于略强于他的关胜、阿里奇等人若与之交战,大概率将平局收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sd/1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