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隋末唐初的起义*,瓦岗*应该是大名鼎鼎的一支起义队伍。创立瓦岗*的人叫翟让,也是第一位首领,他是秦末陈胜吴广式的人物,再次点燃中原的战火。
历史上的翟让是不受人待见,虽然他创立了瓦岗*,在隋末那个混乱的年代里成长为一支重要的反隋力量,但其结局却并不好。《水浒传》中的白衣秀士王伦无才无德,因不肯将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让与晁盖,而被豹子头林冲怒而斩杀。
虽然翟让并不知道宋代人的故事,但面对当时的局势,翟让还是蛮明智的,知道自己实力不济,很乐意将瓦岗*的首领之位让于李密。本来想安安稳稳度过后半生的翟让做梦也没有想到,交了权的自己还是没有逃得过被杀的命运。
翟让创建瓦岗*的目的
史书上对翟让这个人物的生辰是没有记录的,可见其从小并不是个人物,可能自己也不记得何年何月出生了。翟让在东郡当了个小官,不想,却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被关在监牢中等待最后一顿饭的到来。
翟让此刻命不该绝,偏偏遇到一位很欣赏他的好牢头,这位仁兄认为翟让“骁勇不寻常”,决定私下放他一马,侥幸存活的翟让就跑到瓦岗这个地方落草为寇,说得好听点就是修筑了瓦岗寨,成立了瓦岗*,自己当然就成为第一号寨主了。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不得人心,刚刚太平了几年的天下又起纷乱。瓦岗寨附近的老百姓们无路可走,只能上山为寇。所以,翟让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
没有多长时间,翟让的同乡单雄信就带了一拨人上山,这个单雄信在《隋唐演义》中也是一员猛将,武艺非常高强,擅长使用一杆长矛。后来,瓦岗寨又来一位十七岁的英雄少年,叫徐世勣,更是让翟让的草寇生涯有了巨大的起伏。
徐世勣的确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一上山就给翟让出主意,告诉翟让,瓦岗寨想生存,也不能胡乱生存,自己的乡亲,就不能侵犯,而下游的几个地方,就适合劫持,以满足山上众兄弟的生活和花销。
翟让很听话,转而在荥阳、梁郡两地劫持过往公私船只,慢慢地,瓦岗寨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了一万余人。
从以上历史记录可以看出,翟让创立瓦岗*的最初目的,也就是为了生活下来,充其量就是要生活得好一些,有了瓦岗寨这个根据地,可以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但是,后来一个人的加入,彻底改变了翟让的生活节奏,他就是李密。
足智多谋的李密让瓦岗*快速成长
李密出生于关陇贵族,其曾祖父曾经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密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朝为官。优渥的家庭环境使得李密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熟读诗书,李密尤其喜欢兵书,多次阅读以至于能大段背诵。
李密勤奋读书,终于有所回报,首先是遇到了赏识自己的杨素,从此和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情同手足,其次,李密所学在今后的征战中屡屡显露出来。
令李密无奈的是,杨玄感起兵后,并不是很听李密的话,最终兵败,李密辗转迂回,最终落脚瓦岗寨。
翟让知道李密的过往,因而对其不是很信任,但李密善言。一番天下形势分析下来,再给翟让灌一些迷*汤,翟让就对李密倍加敬重仰慕,还让李密游说附近的小股起义*来加盟瓦岗寨。
李密不仅仅是要招兵买马,而是要占领地盘。接着,李密先是攻下荥阳,又设计将隋将张须陀伏击,并将其斩首,极大程度地壮大了瓦岗寨的*威。
之后,李密又建议翟让攻克了隋朝的重要粮仓——兴洛仓,开仓济民,不但收获了众多粮草,还笼络了人心,瓦岗*队伍迅速壮大到20万,让隋朝上下开始重视这一支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起义*。
隋炀帝派心腹王世充率*攻打瓦岗寨。第一仗,王世充胜。李密虽败,但其并没气馁,而是派兵偷袭黑石,黑石是王世充的后方粮仓,若丢失,王世充就失去了补给渠道。无奈,王世充只好回头救援黑石。
两*再次交锋,李密胜,前前后后消灭了大约六七万隋*。附近的大小起义*纷纷前来投靠瓦岗寨,一时李密声名鹊起。
公元年,翟让自知才华不及李密,禅位于李密,推举李密成为瓦岗寨的新首领,封为“魏公”,自己当了个悠哉乐哉的司徒。
李密必杀翟让
眼看着李密带领瓦岗*一天天壮大,不但隋炀帝头痛不已,也让曾经翟让的手下开始心生嫉妒之心。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密的志向不仅仅是当瓦岗寨的首领,从加入瓦岗寨时,李密就流露出其一片野心。
李密出生于官宦之家,自然懂得权力的重要性,而现在,瓦岗*人马齐备,粮草充足,自己的威望也是一天高过一天,我李密为啥不谋求更高的目标呢?群雄逐鹿,谁都有机会的。
翟让文化不多,心胸豁达,对权力没有太大的野心。但其手下可并不这么想,要知道,在古代,皇帝的位置是多么诱人啊!既然你李密可能登基,我翟弘为啥不行呢?
翟弘是翟让的哥哥,热衷于功名利禄,私下里就鼓动翟让,认为翟让在瓦岗*中的功劳最大,不能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总是听令于李密。
同时,李密的部将王儒信也极力劝说翟让亲自管理瓦岗寨具体事务,以便合适时机再将李密的权力夺回来。即使手下如此卖力鼓动翟让,翟让还是不为所动,他丝毫没有*治头脑,只是想简简单单地过日子,就好像他当初创建瓦岗寨一般,并没有想着做强做大。
但李密就不一样了。李密从小就厮混官场,知道其中的端倪,早早就在翟让身边安插了密探,因此,翟让的一举一动李密均清清楚楚。
翟让手下一次鼓动翟让不成,可能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毕竟翟让是瓦岗寨的创建人,还是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的。翟让今天没有想法,不代表日后没有想法,翟让不死,日后李密的日子可能就不好过!因此,李密就起了杀死翟让之心。
而翟让自己也不争气,又因为对钱财太过在意,责怪手下分给李密的战利品比自己多,还说了许多对李密不利的话,这等于又给李密心中之火上浇了一把油。
恰在此时,曾经受到翟让斥责的左长史房彦藻又在李密耳畔说了不少翟让的坏话,说翟让“刚愎贪婪,有无君之心”。
这些话无疑触动了李密心中最后一道防线,下定决心除掉翟让以绝后患。于是,李密设计邀翟让饮酒,席间,手下从背后杀死翟让。
按理说,翟让就是一位平常人物,胸无大志,也没有图谋之心,并且对李密特别信任。比如,在攻克回洛仓前,翟让就曾说过,自己出生农民,尚无声望,愿意跟随李密行动。
从这些话语中就可以判断出,翟让甘愿做绿叶,而不是想做红花,无论是在当瓦岗寨首领时,还是禅位于李密后,其实对李密是一点儿威胁都没有的,李密也可以不杀翟让。
但当时的各种细节有意无意地在李密面前叠加起来,将李密的疑心放大,为了稳妥起见,李密还是决定一了百了!
李密最后的结果也并不好,或许是上了年纪,对局势的判断出现了失误。李密先是归顺了李渊,后来又背叛唐王,最终落了个被杀的境地,或许与其不甘心居于人下的性格有关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sd/1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