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画戟无异于是一件神兵器,是兵器中的王者,在《三国演义》里因为吕布高强的武艺,排名第一,从而被世人所熟知。说起吕布,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方天画戟和赤兔马,这是吕布的标配。在《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中使用方天画戟兵器的,是两员小将吕方和郭盛。
年轻人都爱出风头,追求时尚,吕方和郭盛也不例外,将手中的兵器打扮得花枝招展。吕方喜欢红色,不但穿红甲,骑红马,连兵器也是朱红画杆。郭盛喜欢白色,穿白甲,骑白马,戟杆是白色的。两人不但将方天画戟的戟杆弄得颜色鲜明,而且还在方天画戟上拴上装饰品,吕方拴的是金钱豹子尾,郭盛拴的是金钱五色幡,可谓色彩斑斓,花里胡哨。
戟是古代的五兵之一,是步兵和骑兵使用的兵器,远在商朝早期就出现在战场上了,战国到魏晋时期,在战场上使用的最为广泛。要想熟练地使用方天画戟,不但要求力气大,而且还要戟法精湛,才能发挥出方天画戟的威力。方天画戟不但可以和重兵器锤、镗比拼力气,还可以和轻兵器枪、刀比试技巧。故此,方天画戟非一般人可以驾驭。在古典小说里,使用方天画戟的高手,除了三国里的吕布,就是大唐的薛仁贵了。薛仁贵的方天画戟比吕布的方天画戟功劳更大,发挥了安邦定国的巨大作用,这种高度是一般的武将难以企及的。
吕方的外号叫做“小温侯”。吕布杀了董卓后,被晋封为温侯,温侯就此成为吕布的代称。吕方称作小温侯,无疑是把他比作吕布。同样的,郭盛的外号“赛仁贵”,也是把他比作唐朝的名将薛仁贵。但是两人虽然和吕布、薛仁贵使用的兵器相同,武艺却大打折扣,根本就不能和吕布和薛仁贵相提并论。
吕方和郭盛一出场,就闹了一个笑话。因为对于方天画戟的装饰过度,导致兵器上的装饰品金钱豹子尾和金钱五色幡,搅在一起,分拆不开,两人各自拉扯着兵器干着急,又不能撒手不管。要不是花荣一箭分开,还不知道两人该如何了结这种尴尬的场面。
这只是两人之间的比武较量,还不是生死存亡之际。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吕方和曾涂对战,大战三十回合后,戟法就乱了。郭盛就拍马挺着方天画戟加入了战斗,以二敌一。两条方天画戟齐举,被曾涂的枪一拨,枪头上的红缨和两条方天画戟的装饰品纠缠在一起,夺扯不开。
后来,曾涂率先把枪挣脱开来,而吕方和郭盛两人的方天画戟还纠缠在一起。眼看两人就要成为曾涂的枪下亡*,亏得这时花荣射来一箭,曾涂翻身落马,才让两人转危为安。如果吕方和郭盛因为方天画戟上的绒绦纠缠,死于曾涂的枪下,那真是让天下人笑掉大牙了。可见,吕方和郭盛属于华而不实之辈,虚荣心大于本领。
到了唐代之后,作为兵器之王的方天画戟逐渐成为奢华的摆设,被皇家的仪仗队用作讲究排场的工具,“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宋江也酷爱方天画戟的威仪,就让吕方和郭盛守护中*,但凡出战,就带在身边。从此后,吕方和郭盛就成为宋江名义上的仪仗队长,两条方天画戟,从兵器之王,沦落为风光的摆设,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悲愤!
吕方和郭盛的武艺平平,属于眼高手低之辈,却不自量力,偏要拿吕布和薛仁贵往脸上贴金,实在是对吕布和薛仁贵的大不敬,也是对方天画戟的一种嘲弄!
(作者:焱燚,谢绝搬运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sd/1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