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313/8743214.html(注:今天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八十五周年纪念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超级潘兴”(以下简称“超潘”)坦克的正式型号名称为T26E4-1,该车配有一门新型T15E1/90毫米坦克炮。而在二战中,该车要面对的对手,便是重达70吨的德制“虎王”坦克。
在测试中,T15E1/90毫米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成功在码(.4米)距离上击穿了毫米的30度均质钢板。当距离缩短至码(91.4米)时,其穿深数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毫米!
据悉,T15E1/90毫米坦克炮使用的新式穿甲弹药(T33型)初速约为米/秒,而“虎王”使用的Kwk43/71倍坦克炮的穿甲弹药初速为米/秒,因此,在弹药初速方面,“超潘”显然更胜一筹。
▲“超潘”的炮盾上额外使用了80毫米的附加装甲(受害者自然是可怜的“豹”式)用于强化防护,其首上也采用三段式间隙装甲的防护样式
自“超潘”诞生以来,身处美国本土、欧洲的技术人员一直想让它上战场,与德国“虎豹动物园”一决高下,但从整体战况而言,显然已经没什么机会了:进入年4月后,兵败如山倒的纳粹德国显然已经没有足够的装甲力量驰骋西线了。别说“虎”、“豹”这一类,能动弹的四号坦克都已经少得可怜。何况,此刻的各路德*装甲部队都极度缺乏燃料,连家门都开不出,还谈什么像样的“反击”?
不过,在年4月21日的德绍(Dessau)之战,来自美*第3装甲师的第33装甲团的参谋*士(Ssgt)乔·马杜里(JoeMaduri)就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有幸与德*的“虎王”坦克来了个正面交锋。
▲美制T26E4-1“超级潘兴”坦克(上),摄于年初美国马里兰州的阿伯丁武器试验场。测试后,该车被运往英国,并转交给在西线作战的美*第3装甲师使用。
▲被美*缴获后,进行一系列技术测试的德制“虎王”坦克
“超潘”之谜
作为一款改良自M26“潘兴”的衍生车,有关“超潘”的实战记录至今仍是个谜。
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仅有两辆“超潘”完成改装,其中一辆就在美*第3装甲师中服役。这辆“超潘”是在德国本土进行的实地改装、测试,并经历了约10天的实战。而遭遇“虎王”坦克的故事,便发生在前文所述的德绍之战中
▲来自美*第3装甲师的“超潘”车组乘员。中间者及右侧照片就是来自马塞诸塞州的马杜里参谋*士,右为“超潘”炮手约翰,左为“超潘”装填手皮特(具体姓氏未知)。另外两名“超潘”车组乘员姓名不详(来自马杜里家族的私人照片)
激战德绍
年4月21日,美*第3装甲师兵分四路,同时向德绍发起进攻。在摧毁了德国守*布置的无数障碍后,涂着白色五角星的坦克终于轰鸣着冲进了市区。在己方坦克的“扇形”队形掩护下,美*第36步兵团的官兵们紧随其后。而“超潘”在抵达了一处十字路口后,选择向右转弯前进。然而,车组乘员不知道的是,就在距他们两个街区(约多米)的地方,有一辆“虎王”正隐蔽在掩体内“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跟随己方掷弹兵一同前进的“虎王”重型坦克,其炮塔为保时捷版本,非后期的亨舍尔版本
“砰”!一声轰鸣后,“虎王”率先发难,打出一发88毫米穿甲弹。不知是车组太菜还是过于紧张,首发不仅未能命中,还打高了!“超潘”的炮手:下士约翰·欧文迅速做出反应,他果断调转炮口,迅速打出一发炮弹,准确命中了“虎王”的首上装甲。然而,这发回击并未给“虎王”带来丝毫 。约翰这才意识到,之前进城时,“超潘”一直都在用高爆弹打击“软目标”(如步兵、反坦克炮、火力工事等),忘记换弹药了!
约翰赶忙拍了拍身边的装填手皮特,大喊:“AP!”(穿甲弹!)
就在约翰高呼的同一时刻,身处“超潘”炮塔内的马杜里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敌人朝“超潘”开火了!目前,尚不清楚这发炮弹究竟是“虎王”打出的,还是其他反坦克武器所为。幸运的是,这发炮弹没有造成任何 。待装填完毕后,约翰再次瞄准了“虎王”,又是一发炮弹脱膛而出,击中了正在向前移动的“虎王”。这回,90毫米穿甲弹贯穿了“虎王”的首下装甲,引爆弹药架。几秒后,这辆威风凛凛的德国坦克就化为了一团燃烧的废铁。5名乘员无一幸存。
▲M26E1“潘兴”坦克与T26E4“超潘”的侧视对比图。下方的这辆“超潘”虽拆除了车长位的M2“勃朗宁”重机枪,但火炮炮管更长,装甲则采用“三层式”设计,其正面足以挡住“虎王”坦克的雷霆一击,生存性更强
然而,“超潘”的乘员们没有时间检查他们的战果。德绍之战远未结束。“铁拳”、“战车噩梦”等一系列反坦克武器从窗口处不断飞出,前方的战斗依旧激烈。
这次与“虎王”的交战十分短暂,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二十秒。对反应迅速的“超潘”乘员们来说,这也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德绍之战在次日宣告结束。但“超潘”在另一次交战中,用了两发炮弹才将德*的“豹”式坦克彻底击毁。一发击中其主驱动链轮,使这辆可怜的“豹子”失去行动能力;第二发则击穿了“豹”式的侧面装甲,引爆弹药架。
▲一队苏*士兵正依靠一辆“豹”式坦克残骸掩护,逐步向前推进。摄于年8月2日贝尔格罗德战区。这辆可怜的“豹子”的炮塔已经不翼而飞,车体也已烧毁殆尽
还是在德绍之战期间,马杜里与他的车组不费一枪一弹,就迫使一辆德*中型坦克车组举手投降(型号未知)。对年的德国新手坦克兵而言,有着硕长炮管的“超潘”好似怪物一样。况且,自家使用的75、88毫米级别的穿甲弹根本奈何不了它!
令人质疑的战果
上面的战斗记录是不是非常精彩?别急,请读者老爷注意,这只是“超潘”的炮手约翰的个人回忆录。“超潘”究竟有没有和“二战德国最强重坦”——“虎王”一决高下,还是个令人极度怀疑的“伪命题”。
▲身为“超潘”炮手的约翰·P·欧文在自己的个人回忆录:《另一条河,另一座镇》(AnotherRiver,AnotherTown)中,生动地描写了自己的“超潘”座车是如何与德*“虎王”打的有来有回
问题一:“虎王”坦克可是实打实地“稀有动物”,即便装备,也只会配发给德*最精锐的重装营。而当时列装“虎王”坦克的SS重装营距德绍足有多公里的车程,他们又是如何躲开盟*飞机的“法眼”,毫发无损地“传送”至德绍的?
问题二:会不会是盟*车组错把别的坦克认成了“虎式”、“虎王”?这一点倒也不完全怪盟*的前线官兵。在如此紧张的作战环境下,没有人有时间去仔细观察敌方坦克究竟是什么型号。纵观整场西线作战,盟*官兵将常见的四号坦克认成“虎式”、“虎王”坦克的情况比比皆是,并不稀奇。
▲比如这张,来自武装*卫*第12“阿道夫·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第12装甲团的号四号H/J型坦克,从远处看,配有侧裙板的它酷似“虎式”,能让盟*步兵惊慌不已
如此一款“弗兰肯斯坦”式的坦克,结局便是在德国卡塞尔(Kassel)的停车场里安静报废,结束它短暂的服役生涯。
▲在卡塞尔停车场里等待报废的“超潘”。注意其额外增加的80毫米炮盾装甲以及侧边的“耳朵”形防护钢板
▲另一张卡塞尔停车场里的“超潘”特写。注意其正面三层间隙式的防护样式
本文参考资料如下:Wikiped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sd/1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