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好汉不提当年勇,英雄不问出身”,然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出身”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倘若哪吒是正牌的灵珠转世,陈塘关那三年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哪吒会成为灵珠的代名词,和陈塘关百姓自然是相处得相当融洽。可是因为申公豹的介入,哪吒和敖丙、李靖、殷夫人以及偌大的陈塘关都在那三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申公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元始天尊证明自己,以此位列十二金仙,可是连申公豹自己都没有想到,就算他成功了,元始天尊也不会将机会给他的。
尽管元始天尊也收豹子精修炼成仙的申公豹为徒,可是和通天教主的有教无类比起来,显然元始天尊更为轻视一切非人类修者。比如黄龙真人,虽然为十二金仙之一,却从来不被重视,其他十一位包括太乙真人在内都有天尊亲自炼的法宝,就他没有,就因为他是一条龙。所以就算申公豹成功了,元始天尊对他的看法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太乙真人失败了一次,元始天尊就会给太乙真人第二次的机会,而不是给申公豹一个机会。
元始天尊对太乙真人的偏爱,从派他们出去收服混元珠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来,申公豹明显表现得比太乙真人勇猛得多,可是元始天尊出手收服混元珠的时候,元始天尊却毫不犹豫地将七色宝莲交给了太乙真人,连半句询问或者安慰的话都没有给申公豹。
由此可见,无论太乙真人和申公豹能不能收服混元珠,或者是他们之中谁收服了混元珠,这都不重要,因为无论结果如何,元始天尊都会将让灵珠投胎到李靖第三子·哪吒身上,并且培养他的任务交给太乙真人。从一开始,申公豹就失去了机会,他成功的时候会失败,失败的时候也会失败,无论他做了什么,他都不会得到元始天尊的青睐,自然也就不会位列十二金仙了。
这是外因,还有申公豹自身的内因,这个内因不是指申公豹不是人族,而是申公豹的内心,作为修道的神仙,他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道”。元始天尊是看透申公豹内心不纯良,所以才没有把重要的事交给他,申公豹容易斤斤计较,这个和道家随遇而安背道而驰,而太乙真人放浪形骸,潇洒自如,更加符合道家的理念。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申公豹也是有机会的,可是申公豹一味追求力量,不从内心出发,天劫降临的时候,太乙真人拼去被削三花聚顶的代价,从天劫中保住了哪吒和敖丙的灵魂。而申公豹就掉头就走,面对元始天尊的天劫咒,申公豹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因为在他心里,元始天尊的强大不可对抗的。
太乙真人收哪吒做徒弟的时候,太乙真人是真心对哪吒好的,连带敖丙也被他救了下来。可是申公豹虽然收了敖丙为徒弟,可是申公豹不是真心要对敖丙好,只是将敖丙当成自己晋升的工具,和龙族交易的工具,这是申公豹远远比不上太乙真人的地方。
诸如种种,《哪吒之魔童降世》申公豹就算真的成功了,他也不会位列十二金仙的,因为元始天尊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不给机会他,他做做的只是徒劳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ly/1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