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可以追剧了,《请回答》又可以刷起来了。
这部没有撕逼、没有腹黑、没有霸道总裁、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狗血剧情的电视剧,是韩国有线电视迄今为止最高收视纪录的现象级韩剧,抑或是一部“神剧”。
里面很多的细节,很多的话,都透着感动,直戳人心的感动,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全程都是在笑与泪之中,体验人间的各种真挚的“情”。
有爱情、有邻里之情、有友情、有亲情……而所呈现的这些“情”,又是多少人心底的渴盼。在其中,有这三次“送钱”的情节,让我看到了三种“情”,其实也很戳心。
01“别有用心的送钱”,是邻里,是温暖
德善的父亲由于为人们作保证,人们离家出走后,他家里就开始偿还债务,生活捉襟见肘,甚至住着“半地下”的房子,幸好还有几个好邻居,特别是豹子女士在生活方面实际上对他们很有帮助。
由于德善需要修学旅行,家里面实在拿不到钱了,德善妈就一直很担心,特别是德善爸一直善意地帮助他人不顾自家人,这让德善妈一直心有不甘,眼看着妻子不断啜泣,德善爸不得不说出了自己借钱的事情。
傍晚,德善父亲到豹子女士家门前,一直举棋不定,在随后紧跟上来的德善母亲的推搡下,他独自走了进去。
面对豹子女士,两人互相吐槽老公,当豹子女士问她:“可是这么晚了,有没有事情发生”时,德善妈妈欲言又止,本想张口就借,却难于启齿,弄得豹子女士认为自己是因为以前借过钱没有还清而羞于启齿,使自己再羞于提起借钱这件事情。
可这些都是豹子女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这天晚上,豹女士借送玉米的名义,偷偷地把钱放进了篮子里,并附上了一封信:“明天德善还会不会参加修学旅行把孩子当成零花钱”。
打着零花钱旗号“送钱”德善妈妈,如此邻里之情,岂不令人倍感温馨。望着德善母亲伫立良久,那抹淡淡的温馨动人的微笑也让我心生暖意。
如此邻居们谁不嫉妒呢?这样的“别有用心地送来钱财”是不是非常温馨。
*曾说:“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对那些能成为邻居的人们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而双门洞这条巷子里的每个人都很快乐、很温馨。
02“这地方没有银三百两以后再发银子”就是亲情和窝心
善宇母亲其实相当可怜。原以为老公早死了,独自辛苦带了两个小孩,就可以得到公婆的同情了,没想到,婆婆来看望孙子孙女的时候,整个过程都是恶语相向的,没有给她一点好看的表情。
你看她说的话:““你就这一件衣服吗?你这德性,看看你这幅可怜样,福气看到你都要跑掉了”,“克死了儿子,花儿子抚恤金寄居家中,连儿也养不起”,“也不知是前世造孽与你们这样的女子结缘”......
这婆婆有点过分吗?
临行前,没有好好面子就交给善宇的母亲,要善宇为孙子孙女买衣服,但这笔钱,在善宇母亲看来,实在是太烫手,便狠下心不肯。
在亲妈顺道来的时候,为了不被娘家母亲知道生活并不宽裕,特地为珍珠洗澡,扮成小公主的模样,自己又换上了珍藏着的裙子,到豹子女士家借米吃,蜂窝煤买化妆品买冰箱食品...充门面。
母亲来的时候,带给她两包芝麻、决明子,再到处看看,临走的时候看见满是蜂窝煤,善宇母亲认为是瞒着母亲。
有一天,她偶然给珍珠洗澡,看到一封信,是妈妈留下的钱和“母亲钱不多,没能放下几个,咱们女儿就买了一件好衣服来穿”,“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没做错任何事,要重视自己的身体”是一句直指心窝的话。
她这里无银三百两在她妈眼里只是个漏洞百出的东西可以逃脱亲妈的目光。
在以后和母亲的电话里,听着母亲的声音,她已经忍不住了,哭得很伤心,很委屈,但同时又很深地感激母亲。
正如其中一句话所说:“听人说上帝不可能无所不在,于是就造就了母亲”是因为母亲,所以我们的生活中才会有如此多的温暖与感动,也才会有人生绝境中渴望得到的心灵救赎。
或许这钱没什么,但对亲情来说,太沉甸了,太窝心了。
03“雪中送炭,送钱上门”就是“爱情”就是感动
由于善宇家住的房子是奶奶名下的,当善宇叔叔因为还不上银行贷款,房子被抵押时,善宇妈妈质问奶奶,得到的回答是:“让你的小叔子坐牢吗,你现在就是外人了”。
挂断电话后,善宇的母亲急得直跺自己的脚,但有谁能在意呢?
德善妈妈与豹子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后,紧紧地抱住珍珠哭得眼睛通红,不知是否戳到了您的要害。
万韩币即使豹子女士也无法立即掏出这笔钱来,而且对每月仅有30万勉强度日、从未为善宇买双名牌鞋的窘境,她怎么能掏出来,实在是在死胡同里苦苦挣扎。
后来善宇母亲的大哥哥把这件事告诉崔泽父亲,又恰好泽父亲因医院,正是邻里关系中的这几位一直对他关怀备至,善宇母亲更是对他百般呵护。
善宇的母亲一直都非常理解他,给他拧盖,给他摇高床,给他洗头......凡是他想要的事情,仿佛都有着心电感应般传到了她的内心。
也许这才是爱的起点。
崔泽爸爸掏出万的时候,这就是“雪中送炭”吗?而这“情”,对于善宇的母亲而言,却是最为铭刻的。
然后他们就在慢慢地相处当中互相走到了一起,这个“送”出来的那万就是金钱,就是结下的缘分。两个单亲,能够寻得依靠和相依相偎,也算是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就是平平淡淡就是生命中激荡着戳心坎的触动。
这种爱,来得实在是太恰到好处。
约翰·肖尔斯曾写道:“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譬如德善的母亲,因老公偏信而失去富足的人生,却更不可能收获邻里之恋?
譬如善宇的母亲,因丈夫早亡、婆婆不齿,却不同样获得邻里之情、母亲之爱、乃至后半生最美满的寄托?
3次“送钱”、3种感情,非常扎心。
您也有同感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ly/1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