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逆袭成省份,还捡了


刘*连医术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是哪一座,你可能会想到由小村庄崛起的石家庄,或者沉寂两千年,又重新崛起的郑州。

但是,他们可能都不如合肥这么幸运。

因为合肥不仅仅从一干强有力的城市中突围,后来居上成为了省份,还捡到了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漏。

先说合肥怎么成为安徽的省份。

安徽建省的时间并不长,在明朝时,安徽属于南直隶,清初属于江南省。因为江南省太大了,清朝皇帝看着脑壳都疼,把江南省交在谁手里都不放心。

于是,干脆一分为二,划为了江苏省跟安徽省。

江苏省取江宁省跟苏州府的首字组成,安徽省取安庆府跟徽州府的首字组成。

可见,在安徽的版图里,合肥并不在一线之列。合肥的省府定在了安庆这座历史名城。

直到太平天国之时,安庆成为交战的中心,省府被迫迁往了合肥。

但太平天国一被平定,省府又迁回了安庆,原因很简单,合肥一马平川,易攻难守,在动荡的年代,并不具备首府的实力。

而安庆却因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更因为曾国藩把这里视为湘*的财源,安庆迟迟没有开埠,导致曾经的长江五虎之一成为掉队最快的一位。

此时,安徽另外两座城市迅速崛起。

一是第一个成为安徽通商口岸的芜湖。

江南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修建,使芜湖成为了一个物流的中转点。

另一个是南北铁路枢纽的蚌埠。

而此时的安庆因为错失铁路,已经不复安徽大哥的气场。民国之时,迁都之议就在坊间传开。

芜湖跟蚌埠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不如意外,新省会将在这两者之中产生。

格局还是被外力打破了。

年,全面抗战爆发,日*沿长江一线推进。

安庆迅速失守,省府只好走上搬迁之路,躲进了大别山内的立煌县。在立煌立下脚后,合肥做为安徽陪府,再一次被提到案上。

因为日*的侵略,芜湖、蚌埠这两座原本最有希望取代安庆的城市遭到破坏,反而合肥因为不打眼,反而破坏最少。

除此之外,合肥毕竟还有它独到的地理优势,它处于安徽几何之中。跟安庆、芜湖、蚌埠三镇皆为百里左右。

于是,在抗战结束之后,省府不但没有搬回安庆,反而正式搬到了合肥。

不过,直到新中国后,安徽还一度想把省会搬到芜湖,毕竟合肥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远不如芜湖,并且交通也不如芜湖和蚌埠方便。

但最终老人家拍板: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比较适宜,以为如何?

就此,合肥坐稳了安徽省府的宝座。

这是合肥的第一个幸运。

接下来聊聊合肥的第二个幸运:捡大漏。

这个大漏就是中科大。

中国科大创建于年,是做为中国最好的科技专业大学创办的,一建成,就列入了中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那资源当然是刚刚的。

到了年,北京的一些高校要下迁。中科大也在搬迁之列。

搬到哪里呢?

学校最先去的地方是湖北跟河南,湖北是沙市,河南是南阳。

为什么去这两个地方呢?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有国务院科教组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都是有关系的。

这个学校下去,就是送大礼啊。

现在如果说北京大学要迁到地方,那不争破头?

但是没想到,沙市跟河南南阳的反应很冷淡,表示你们要地可以,但是经济上不好解决,主要是吃饭问题,这个粮补拿不出来。南阳的同志说,我们这里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余力。

那没办法,只好继续找,下一个是江西跟安徽。江西也说不行,我们这里没地方。那江西也没戏了。

而去安徽考察的打电话回去,说安徽没有条件,接收不了。

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学校突然宣布,就迁到安徽合肥。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安徽的领导人李德生做了工作,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是天下掉大馅饼的事情。抢都来不及,所以马上联系,最终敲定了落户安徽的事情。

顺便说一下,李德生同志是河南新县陈店乡人,从老乡的角度,他应该替河南争取,但他那会毕竟是安徽的父母官啊。

接下来,中科大自然就成了安徽的学校,河南就跟这所名校失之交臂了,湖北失去了还没关系,人家毕竟还有武大等名校,河南失去,那简直是唯一得到的机会。

中科大搬到安徽后,也曾经一度想搬回北京,毕竟安徽的发展是要差一点。但是最终还是没搬。

为什么呢?

一是搬不回去啊,原校址已经成了高能所。你回去,人家去哪?而且北京现在地方这么紧张,现在搞雄安新区,还说要把大学外迁呢。

后面,也曾经说要迁到上海或者苏州,但也没搬。

这里面也有安徽的原因。

当年中科大搬到安徽合肥,搬好家,基本家当损失一半。这个可以理解吧,普通人搬个家,都有一些东西不见了。中科大搬家,有的人不愿意来,有的设备没了。总而言之,搬到安徽是已经没有一流名校的气质了。所以中科大把搬到安徽之后的事情称为二次创业。

那这二次创业,安徽省是出了大力的,要资源给资源。总不能你二次创业成功了,就抛弃当年的老铁吧。

另外,也有考虑扶持的因素,一个名校对省的推动是很大的,安徽、河南这些都是需要扶持的,放在这里,也是一个帮助作用。

合肥捡了一个天大的漏,这个漏有多大呢?

我们知道宝岛省最喜欢说茶叶蛋的梗,但最近,他们开始疯狂给合肥点赞。

“第一代资讯技术在这里、高科技设备在这里、半导体在这里、生物医学在这里、新能源智慧车发展在这里、机器人在这里,哪一个不是现在最前沿的技术?”

更是将合肥称为“中国的科技之都”。

因为:“合肥短短5年就培养半导体聚落成形,台湾是花了30年!”

事实上,合肥确实是中国的科技之都(之一)。

中国有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其中,深圳还是刚刚加入。

这一切,当然是因为中科大的存在。

中科大到底有多牛呢?

考取国外名牌大学全额奖学金留学深造的比例全国第一;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深造的比例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跻身“世界十大科技成就”的次数全国第一;在华尔街的毕业生人数全国第一;荣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大奖”的人数全国第一;跻身“世界百位顶尖青年发明家”的人数全国第一;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人数全国第一;……

在海外的学者中,中科大出来的不比清华北大的差。举一个例子。

全球顶尖位材料学家,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5位在美国,1位在台湾)。

在美国的5位世界最顶尖材料学家,全部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有这样的中科大在合肥,合肥走出了不同于其它内地城市的高精尖道路。这才是合肥霸都的霸。

这样的模式其实很值得思考,能不能在全国推广一下?把一些好的学校也从北京迁一下,然后落户在内地呢?比如给河南郑州迁两所?

中国需要更多的中科大,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学家。

任正非就说过:我认为我们国家应从今天抓起,如果二三十年后,农村好多都是博士硕士了,为国家在创新领域去搏击,争取国家新的前途和命运,才是未来。

接下来的五十年才是最难的,因为以前或者接下来的一二十年,我们是追随者,前面有人带路,有人分工。

但一旦我们前面没有人,只有同行者时,我们就必须成为创新者。

我们的下一代就必须要成为创新者。

现在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把科学课放到了跟语文数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

但是科学课刚开,我们好多学校其实并没有科学课经验,有的甚至是别的科目老师代替上。

其实科学课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科学课老师真的是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要会,偏偏我们在科学课上的积累几乎为零。

这导致学校不知道怎么上。像我的小孩今年上六年级,科学课就基本是死记硬背,这样就违背了科学课的初衷,小学科学课的目标不在于记多少知识点,而是怎么培养科学的兴趣。

欧美国家的科学也是从小学开始上,但他们往往更重视培养兴趣。比如他们会设计很多有趣的科普书。

比如外国有一套《WhatsAllAbout?》

由英国Usborne(尤斯伯恩)出版社出版。曾经获得“美国父母选择奖”

外国一些孩子,会直接把它当成自学教材用。

大家可能看不懂这上面写什么,但给人的感觉就特别有趣。

现在,它的中文版来了:《这就是数理化》,一个帮孩子爱上科学,爱上数理化的神书。

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科目,每科又分下上两册,共8册。

它会把各种枯燥的知识用各种生动的方式讲出来。

比如化学中的金属活动顺序就是金属之间的“摔跤比赛”,胜场最多的金属活性最强——

物理中的能量就像“超级英雄”,种类多样,各有各的本领,可以对“物体”造成影响——

生物中物种的生态位就像“占位子”一样,豹子喜欢独居且会爬树,就占了高高的树上,而狮子喜欢群居,就占了更为广阔的地面,大家互不越界,相安无事——

而且这个书跟我们小学科学教材以及数学里的知识有百分之八十是吻合的。

但这个书并不是纯粹教知识,而是启发孩子“这个学科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

还会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教学。

知识都是用图形来表示,让孩子一看就忘不了。

还会有科学家的介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还有各种小实验。

最后,还有学科时间线图表,让孩子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进程和进步。

一共余个知识点,帮助孩子打下中学学物理化的基础。

一套书共八本,原价元,团价元。全国包邮(少数偏远地区除外,请以下单时最终显示为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ly/13095.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