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广袤高原生机勃发,各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16/6169886.html

祁连县牧场上羊群正在觅食。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在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里,10岁的男孩儿旦正斯加和8岁的旦正义西、6岁的岗尕措因为一串“最美生态项链”而成为当地的“明星”。这串“项链”是他们每次跟随大人上山干活时挂在身上的塑料瓶,而塑料瓶里则是他们随地捡起的废旧塑料袋等垃圾。

如今,旦正斯加小朋友和住在三江源地区的很多群众都惊喜地发现,消失多年的水獭、猞猁、兔狲、豹子等野生动物近两年又活蹦乱跳地出现了,身边的水草更丰美了。

保护生态是青海最大的责任,必须立足于生态保护优先,坚定实施生态报国战略,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秉持这个理念,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绿水青山与民生福祉、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制度建设和行动自觉、立足当下和着眼长远等“八个关系”。省委、省*府推动构建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制度等一系列体系建设。以“五大生态板块”为重点,着眼于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努力从整体上恢复和强化区域生态功能。

一年来,省委、省*府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与时俱进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深入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继续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广袤高原生机勃发,各族群众绿色获得感显著提升:

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制定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方案,编制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5个专项规划,生态管护员实现“一户一岗”,1.7万牧民“放下牧鞭,端起生态碗”;

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这是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技支撑能力的有力举措;

中川果蔬示范园内果飘香。资料图片

朝阳立交桥。黎晓刚摄

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生态红线划定方案通过国家技术审核,县级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全部注销;

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比年增长34倍,藏羚羊、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均比保护初期增长2倍以上,藏野驴、雪豹、白唇鹿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恢复增长;

承办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启动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完成营造林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6%,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东部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淘汰燃煤小锅炉蒸吨,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4%,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全面达标,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实现双提升……

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青海湖到昆仑山——放眼这片高天厚土,我们欣喜地看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明显向好。

“青海是生态大省,我们要紧扣省情实际,坚决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在青海工作,要牢固树立不抓生态就是失职,抓不好生态就是不称职的理念,一切工作都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省已经深入人心。

年,青海又将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探索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国家公园集群,推进世界“第三极”生态文明……

推进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正在得到重塑

“过去挖煤把河流污染了,牛羊把草场啃秃了,牛羊也越来越瘦,我们都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切羊尖措说,如今木里矿区整改复绿,生态畜牧业科学轮牧,草场变绿了,牛羊变少了,价格变高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木里矿区的变化,正是青海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为此青海确定了以生态农牧业、文化旅游业和新能源为主的绿色产业架构,建立青藏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推动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涉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重大变革。

应该说,发展不足是青海的现实之困,必须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着力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一年来,省委省*府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滚石上山的魄力和勇气,坚定不移把全省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办成了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大事要事:

推动与国家林草局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局起步,“引*济宁”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规划获批,“绿电9日”连续供电再创世界纪录,“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西成铁路完成线路调整、明确建设标准,祁连机场通航运营,建成格敦铁路、西塔高速改扩建、大班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便民桥梁座。西宁凤凰山路建成通车,“畅通西宁”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实现专业合作社行*村全覆盖,牦牛、青稞、枸杞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6%。面对未来,青海已将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上日程,将全面实行农牧渔全链条标准化绿色生产,一批市场认可的“青字号”特色农牧业品牌呼之欲出;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万人次,是全省人口的近7倍。如今,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实现双增长,12万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截至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万千瓦,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50.9%,连续两年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持续1周以上,其间累计供电量达29.38亿千瓦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创新驱动、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业新体系,全球锂电产业的“青海印记”越发清晰。

“青海千亿元锂电计划的实施,现有碳酸锂、磷酸铁锂、锂电池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和扩大,为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创造了发展与互融的平台。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中国锂电产业‘青海系’将跃然而出,为全球锂电产业打上鲜明的‘青海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传福如是说。

据介绍,年,比亚迪在加大对青海投资和完善青海锂电产业布局的同时,未来还将在青海实施“7+4”的战略,即将新能源车型覆盖7个目标市场(私家车、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城际间客运车、物流轻卡车、建筑工程车)及4个特种车市场(仓储、机场、矿山、港口的专用车辆),为青海“一优两高”蓝图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青海锂电产业优势的不断显现和锂电产业链的日益完善,已经吸引了以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壳体和动力储能电池、镁基电池生产企业纷纷入驻各大工业园区……

青海,正以创新实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向世人展现改革向前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也是三江之源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有益探索和贡献。

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全省各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村子偏僻,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村子里的妇女有些一辈子都没挣过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能到景区打零工。去年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一年挣了1万多元。”提起脱贫二字,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支部书记、卯寨景区负责人李连和有一肚子的话想说:“目前,景区固定工作人员有人,大多数都是村民。”

对于一个贫困家庭而言,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连和所介绍的,虽然只是新庄村的变化,但何尝不是去年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昔日穷山沟,如今变为乡村旅游的“香饽饽”;昔日住房难,如今搬进楼房寒冬暖;昔日面朝*土背朝天,如今家门口干活拿工钱……我们欣喜地看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着一些充满温度的变化。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攻之愈深、其事愈艰。为了能够交出一份能够“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脱贫答卷,从顶层设计到资金投入,从提升能力到激发动力,我省向着脱贫目标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精神指引下,青海“横下一条心”“啃硬骨头”,涌现出一大批“翻身村”。年确定的7个贫困县(市、区)已顺利摘帽,年确定的12个县有望顺利摘帽,易地搬迁完成了“十三五”总工程量的97%。年以来,仅有万人口的青海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6.4%下降到年底的2.5%。

*和*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让全省各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仅仅是脱贫攻坚。年,省委省*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ly/12817.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