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读庄笔记齐物论十四庄生晓梦


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00522/7915776.html

”梦“在《庄子》一书中的寓意二,是以“梦”隐喻死,以“觉”隐喻“生”,古往今来的注家多持这种观点,比如郭象、成玄英等。但这一寓意不像以“梦”喻“迷”、以“觉”隐喻“悟”,能在《庄子》一书中找到直接的例证。推测前注以“梦”隐喻“死”,以“觉”隐喻生,大概是因为从齐物的角度看,“梦”与“觉”,“生”与“死”的界限并不清晰,二者存在相似性。而细品庄周梦蝶在《齐物论》一文中的位置、作用,隐喻死生可能是更为恰当的解读。

庄周梦蝶是《齐物论》的 一个段落,不仅在全文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全文中营造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要准确理解庄周梦蝶的意蕴,就应该把它放到《齐物论》全文中去考察。从结构上看,庄周梦蝶是《齐物论》全文的终点,而“物化”又是庄周梦蝶得出的结论。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看,庄周梦蝶则是对“物化”这一概念的例证。因此要弄懂庄周梦蝶的所指, 要弄懂“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的准确含义,第二要要弄明白“物化”的内涵。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句话是一句省略句,直译为: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所谓的物化。从逻辑上判断,“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区别的”与“这就是所谓的物化”之间是存在逻辑上的断裂的,其所断裂的就是庄子省略的内容。考察上下文,其省略的内容应该是上文已经重复出现的,即蝴蝶转变成了庄子,庄子转变成了蝴蝶。因此,这句话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庄周和蝴蝶却又相互转变,这就是所谓的物化。

什么是“物化”?在这一段中,成玄英把“物化”疏为“生死往来,物理之变化”,今人陈鼓应将其解释为“万物的转化”。在百度百科中,“物化”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死亡,二是事物之间的转化。比较以上注释,应该说成玄英的解释是比较全面、精到的。

“物化”是庄子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在《庄子》一书中,除类似于“不知之化”这种化用“物化”的表述外,直接出现“物化”一词的,至少还有八处:《齐物论》“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天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天地》“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天道》“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天道》“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知北游》“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则阳》“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

综合以上关于“物化”的用法,其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与死亡直接相关,这是有直接依据的,如《天道》《刻意》两次直接提到“其死也物化”。其二,是物与物之间的转化,如《大宗师》中讲到人死之后会被造化变成鼠肝,变成虫臂,把人的一个肢体变成鸡,一个肢体变成弹,一个肢体变成马车,等等。其三,此物与彼物之间是有明确的界限的,形式上表现为不是同一物。在庄子那里,“物化”是一个与生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概念,死与生、物与我没有世俗认为的严格界限,更没有对立,死是向新生命的过度,是生命从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存在形态的转变,这个变的过程就是物化。而在转变的过程中,人的肉体不过是精神的宿主,一段生命结束,肉体即由一物变成另一物,宿主可以一换再换,而精神不会受到损失,更不会消亡。通过这种存在形态上的无限转变,生命实现了肉体的生老病死,而精神却永恒不朽。

简言之,“物化”应该是庄子对其死生循环思想的高度概括。庄子在不同的篇目中反复阐述过生命从一物转化为另一物的物化过程,如《大宗师》中说:一个叫子祀的人快死了,他的朋友问他:造物把你变成病态丑陋的形象,你厌恶吗?子祀回答:如果造物者把我的左臂变成了鸡,我就用它来打鸣;如果造化把我的右臂变成了弹丸,我就用它来打鸟,然后烤鸟肉;如果造化把我的大腿变成了车轮,把我的精神变成了马,我就驾驶这匹马。一个叫子来的人快死了,他的朋友问他:伟大的造物者又将把你变成什么呢?是老鼠的肝脏吗?是虫子的翅膀吗?庄子对这一段对话进行总结时说:人应该把天地为熔炉,以造物者为工匠,工匠把我们变成什么不行呢?(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大宗师》中的这两段文字透露两个观点: ,死亡是一个由人转化为他物的过程,可能是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变化,也可能是人的某一部分分别参与变化;第二,这个转变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人在其中只能顺应自然而无反抗之力。

《至乐》在全文的 一段,更加详细、具体、形象的描述了万物相互转化的过程:万物源起于一种微细状态的物质,有了水便会生成水草,水草再变成青苔和车前草,车前草变成乌足,乌足的根变化成土蚕,乌足的叶子变化成蝴蝶,蝴蝶变化成为叫灶马的虫,灶马一千天以后变化成为叫干余骨的鸟,干余骨的唾沫长出虫子斯弥,斯弥又生出蠛蠓,颐辂从蠛蠓中形成,*軦从九猷中长出,蠓子则产生于萤火虫。羊奚草跟不长笋的老竹相结合,老竹又生出青宁虫;青宁虫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马,马生出人,而人又返归造化之初的浑沌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庄子梦蝶是用寓言的方式形象地说明他的“物化”意境,是对“物化”的形象化的例证,而“物化”实际上是庄子死生循环思想观的一个概念,是齐物论的一个论据。这一概念虽然很难理解,但其目的是为世人消解死生界限,消除世人对死的恐惧,转而对那未知的“不知之化”充满期待。

把“梦”喻为“迷”、把“觉”喻为“悟”的寓意下,尚且存在大觉之人能脱离大梦的迷境。而把“梦”喻为“死”、把“觉”喻“生”的寓意下,万物终将出于永不停息的循环之中,这也是庄周自觉醒来时,再一次陷入更大的迷惑:我是庄周,还是蝴蝶的梦呢?这也更进一步印证,以梦觉喻死生更符合庄周梦蝶的意境。

从以梦觉喻死生的角度来解读庄周梦蝶,其寓意则是:死生不仅像梦觉一样界限模糊,而且死不过是新生的开始,这就像庄周可以转化为蝴蝶,蝴蝶也可以转化为庄周一样,无论是谁转变成了谁,都是一种自愉和自快。尽可期待这变化莫测的“不知之化”吧,又为什么要悦生而恶死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周梦蝶本质上是对庄子死生无限循环理论的诗意注解,其目的还是为了说明死生齐同。

原文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注释

特操:独立意志。特,独。操,意志,操守。

今译

罔两问影说:以前您行走,现在您停了下来;以前您坐,现在您起身。为什么一点独立意志呢?

理解

影子或行或止,或坐或起,都受制于形体,它自己并不能独立。

原文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注释

1.待:依赖,凭借。

2.蛇蚹蜩翼:在成玄英之前的注家,把蛇蚹解释为蛇腹下的横鳞,蛇赖以爬行;把蜩翼解释为蝉的翅膀,蝉赖以飞行。按这种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所依赖的(影子对形体的依赖)就像蛇依赖腹下的横鳞爬行,就像蝉依赖翅膀飞行吗?成玄英把蛇蚹解释为蛇蜕的皮,把蜩翼解释为蝉蜕的壳,进一步解释说,蛇蜕皮、蝉蜕壳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知所以,莫辩其然),这都是自然现象(独化而生),不存在依赖什么。成玄英的解释从逻辑上贯通了与下文“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的关系,应该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

今译

影说:我是有所依赖(形体)才这样的吗?我所依赖的(形体)又是有所依赖(物)才这样的吗?我所依赖的(影子对形体的依赖)就像蛇蜕皮、蝉蜕壳吗?(蛇蜕皮、蝉蜕壳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都是自然现象,哪里存在什么依赖呢?)(我)哪里知道所以是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又哪里知道所以不是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理解

这段对话的主旨还是在讲“无待”的境界。影子依赖形体,形体依赖有意志的物,而万物都是自然造化的结果。罔两问影、庄周梦蝶两部分主旨是讲影与形、人与物表面上看是各不相同的,但本质上又都是一致的,都是自然造化而成的。因此圣人在认识上取消了万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对它们一体看待,无亲无疏,视万物为刍狗。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注释

1.自喻适志:自己感觉快乐得意。喻,晓,知道。

2.适志:快乐得意。

3.遽遽然:惊疑的样子。

4.物化:万物因循自然的变化。

今译

以前,我庄周曾经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生动活泼的一只蝴蝶,自我感觉快乐得意,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我醒来,又惊疑的发现自己还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梦到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区别的,这就是“物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ly/11782.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