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水浒传开头就失踪的王进,算是败笔吗才


在《水浒传》的第二回中,出现了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王进,他是将中第一位出场的史进的老师。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王进在教完史进的武功后就再也没有露面。

施耐庵的这种安排究竟隐含着什么含义?而王进和史进这两个名字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冤家路窄

虽然王进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名为王进的人,他是一位禁军的将领。

正史中的王进在得罪一位高官后,便逃至边境守卫国家,并在那里与敌军进行了多次战斗,最终为国捐躯。

正史并未明确指出这位高官的身份,而施耐庵在他的作品中则提到这个高官是高俅。

有人认为小说的开端是洪太尉放出将,但实际上,真正开启整个故事的是王进的出现与离去,这才是将驰骋江湖的序章。

王进出身于武术世家,凭借其卓越的武艺成为了京城80万禁军的教头,真正得到了高官厚禄。就连豹子头林冲见到他时,也得称呼他一声大哥。

官职不错,前途看似光明,然而遗憾的是,一个流氓的出现,打破了当时江湖的宁静,他就是众人皆知的高俅。

与王进相比,高俅的境遇简直太好了。例如,他曾因违法行为被告到朝廷,结果只是挨了一顿打,然后就被驱逐出东京。

正好后来碰上了皇帝的普天大赦,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高太尉。

回到东京后,高俅意外地遇见了端王。

这个端王可真像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转世,他在其他方面的高超才华不多,但脑海中充满了艺术细胞,特别是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几乎要成为一位重要的鼻祖。

他不仅在艺术方面造诣深厚,在骑马、射箭和踢足球等技能上也非常娴熟。

高俅因其卓越的足球技术,被端王看中并带回了家中。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将这两人的球技放在现代,恐怕能轻松战胜世界级的知名球员。

随后,高俅真正的幸运降临了。因皇帝去世时无子嗣,作为皇帝兄弟的端王继位,成为后来的两位被抓到金国的皇帝之一,宋徽宗赵佶。

如果赵佶没有成为皇帝,他的名声想必会相当不错,可能与后来的赵孟頫相差无几。

之所以说赵佶与南唐后主李煜颇为相似,是因为他们都在艺术领域表现卓越,而在政治上却显得无能。

李煜登基后真是无奈,他创作出一首绝世的好词简直轻而易举,但让他治理国家,比杀了他还要痛苦,赵佶也同样如此。

这大概算是正常的,毕竟人无完人,谁都有缺陷,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非常出色,这也可以看作是世界的一种平衡。

赵佶成为皇帝后,高俅随之迅速晋升,不久便升任殿帅太尉,这个职位极为显赫。

谈到太尉,许多人可能会将其视为军职中最高的官员,但实际上这其中是有区分的。例如,殿前太尉实际上是一位文官,没有实质性的权力。

高俅的殿帅太尉则大为不同,他掌握着整座京城禁军的指挥权,因此高俅自然而然成为了王进的上级。

既然新官刚上任,高俅又是个注重面子的人,他自然希望自己的登基典礼能够显得庄重一些。然而,这时他得知禁军教头王进请了假。

王道已尽

我刚上班第一天,你就请假,难道我这个新领导在你眼里没有分量吗?这实在太让人失望了!愤怒的高俅于是把王进叫了过来进行审问。

这事一问之下便揭开了,原来王进竟是高俅的故人之子。

高俅在街头当混混的时期,曾经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枪棒。他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因此选择向王进的父亲发起单挑,以一较高下,看看谁更厉害。

王进的武艺相当高强,更不用说他的父亲。因此,王父很快就将高俅击倒在地。

高俅是个极爱面子的人,面对众人羞辱显然是无法接受的,然而那时他无计可施,毕竟自己确实打不过对方。因此,他只能将这份耻辱深深埋藏在心里。

真是巧合,竟然遇见了老朋友的儿子,因此高俅心中怒火中烧,恶意滋生,立即就命人痛打王进一顿。

然而,有人这时评论道,作为新人的你在第一天上班就动手,这跟自我打脸有什么两样呢?

高俅一听,心里也觉得事情不太吉利,再者王进并没有做错什么该挨打的事,因此他决定暂时搁置此事,改天再来处理。

王进真是个倒霉的家伙,明明只是请了个假,结果差点把自己给请没了。

回到家后,提起这件事,王母建议我们赶快离开。否则,有了高俅的存在,他们就得天天提心吊胆。

这位王母一眼便能看出高俅的本质,迅速就对他有了深刻的理解。

于是,王进带着母亲开始了他们的逃亡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莫过于史家庄。

在此,王进遇见了武痴史进。

看着史进那三脚猫的功夫,如果到了战场上,恐怕没几个回合就会被人打死。

经过一番切磋,王进将自己的真本领传授给了史进。

王进作为禁军的教头,平时教授的都是在战场上最为实用的真本领,这也是史进武功显著提升的主要因素。

读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两个人的名字都包含“进”字?而他们的姓氏为何分别是“王”和“史”?

首先,“进”象征着一种起始,比如王进与史进的会面,标志着梁山将逐一登场的序幕拉开,江湖的整体故事也由此展开。

后来一位著名人物对此做了总结,他提到:高俅到来,王进便离去了;王进一走,将就出现了。

此外,还有人提到“王进”这个名字蕴含着谐音的意义,暗指王朝的衰落,实际上是意味着北宋王朝即将终结。

您还真别说,确实有这方面的含义。

在现今众多人的眼中,“王”这个姓氏显得相当普通,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双进深意

“王”这个姓氏据说源于周王室的一位王子。这位王子在被贬为平民后,认为自己不再配使用“姬”这个姓,因此改用了王这个姓。

毕竟王室和文王等名字中都含有“王”字,太子改用这个姓氏,是希望后代能够恢复周王室的荣耀。

因此,这个“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象征着王道。只要一个王朝依然秉持王道,即使遇到再严峻的挑战,也不会走向灭亡。

然而,当王道的气运走到尽头时,各种自然灾害和祸乱便接踵而至。

此时即便是天王降临也无法阻止,那注定要灭亡的事物仍然会消亡。

因此,自从王进与他的母亲离开京城的瞬间起,北宋王朝的王道气数正逐渐减弱。

王进在随后的失踪中再也未曾露面,这表明北宋的王道气数已彻底消失,灭亡的命运已经是无可避免的。

这与真实历史十分吻合,即使赵佶后来将皇位让给太子,北宋依然走向了灭亡。他与儿子手牵手,进行了极为羞耻的牵羊礼。

幸好外面还有一位姓赵的构,如果没有他,赵匡胤当年的努力就会瞬间化为乌有。

既然王进象征着北宋王朝的命运已到尽头,那么史进这个名字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

在那个时期,许多事物的传承依赖于书籍,比如皇室的王道传承,史书则是最为理想的传承载体。

清朝历任皇帝需要铭记的祖训同样会被记录在史书中。

因此,史进的“史”实际上是指史书,更准确地说,是指《水浒传》这部作品。

尽管书中讲述的是江湖传奇,但其中很多素材源于真实历史。例如,确实曾有一个名叫宋江的男子发起过起义,他的部下有三十六位将领,可惜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施耐庵在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处理,并融入了他独特的见解,因此创作了这部经典作品。

王道再次显现于江湖,王朝的历史因此转变为江湖的传说,其中书中讲述了位将领团结的故事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因此,《水浒传》这部作品整体上是一部以江湖历史为主线的小说。

对许多人来说,这部小说似乎无关紧要,内容不过是描述了北宋王朝的腐败以及官员压迫导致民众起义,最后位英雄聚集在一起,但最终却以招安而身亡。

这些仅是表面的意义,其深层含义仍然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

以史进和王进的名字为例,这些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

许多人在初次阅读《水浒传》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疑问:王进一登场就表现出高强的武艺,但为何他却没有加入将的行列,最后还被施耐庵写成失踪的角色呢?作者如此安排必定有其深意。

表面上是通过王进的失踪引出后续的位好汉,实际上是暗指北宋王朝的王道已然消亡,该是进入江湖的时候了。

如果不细心琢磨,作者的深层意图确实难以察觉。

这部名著中的精彩内容至今仍在被后人不断挖掘,多年来的探索依然源源不断,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n/16247.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