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不谈信仰,唯泯善恶哪吒直击人心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莫言

剧情梗概

天地之间的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三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

太乙受命,准备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身上,儿子出生叫做哪吒。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被掉包。

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因为错用魔丸,出生后成了混世大魔王。

与此同时,龙族得到了灵珠,龙王之子敖丙因此成为复兴龙族的最大希望。

然而,面对众人质疑和即将来临的天雷宿命,哪吒和敖丙两位的人生宿命发生了巨大的扭转。

目前,该片以四十九亿七千万的票房成绩位居国内票房冠*。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主要人物

哪吒

哪吒是魔丸转世,李靖之子。后成为太乙的徒弟。

因为魔丸的身份,遭到了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和敌对。

敖丙

敖丙是灵珠转世,东海龙王三太子,申公豹的徒弟。

他背负整个龙族能够逃离天宫囚禁期望,全族压力令他痛苦不堪。

李靖

哪吒的父亲,陈塘关的镇关总兵,负责守护百姓抵挡妖魔*怪。

殷夫人

哪吒的母亲,性格火爆直率,巾帼不让须眉。

太乙真人

哪吒的师父,乾元山金光洞的洞主,元始天尊的弟子之一。

申公豹

元始天尊的弟子之一,太乙真人的师弟,敖丙的师父,豹子修炼成精的妖魔。

接下来,我们摈除宗教的概念和立场,单就一些二元命题做一些探讨,分享个人感受。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片中几位主要人物均是以对比方式出现的,但在看似简单的“正邪”立场的背后,如果进一步体察,其实每个人物都有自己内心的矛盾和不得已。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哪吒》所要揭示的主题,也是引发我始终跟随人物和情节而思考的重要内容。其后验式的启发方式,想要传递的信息是经过反思之后得到的启迪,并非简单逻辑层面的善恶报应、因果不爽那么简单。

换言之,这个世界真的像我们所想的那样,黑白分明、善恶两立吗?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吗?这个世界上,恶人一定不可饶恕,善人一定能够善终吗?如果不是,善恶标准何在?

正与邪——不要让别人决定了你的人生

哪吒与敖丙两个角色,是最让人唏嘘不已的。

哪吒本来有一个好的家庭、正派的父母、正当的人生路。但终究因为出身原因,从一开始,大家就对他讳莫如深。

尽管父母再爱他,但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他将有着命定的结局。

被囚禁、冷落、排斥、苛责的哪吒,从小的人设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坏小孩,一个魔丸投胎的恶魔,所以他的角色扮演在没有任何澄清机会的情况下,只能如此,也似乎理应如此。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这似乎是很多“坏小孩”之所以变坏的一种相似轨迹。淘气的孩子,父母和身边的人的数落和不理解,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设”,即使某一天这个孩子变乖了,人们也不会相信他是真的改变。与其如此,不如破罐子破摔。

如同上小学起便有的期末排名,排在最后十名的孩子,任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逃离这样的阴影,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排名人设,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差。

而敖丙,从小便跟随师父勤学苦练,身为龙族后裔,又是灵珠投胎,自然承载着家族兴荣的重任。

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在父母的鞭策下,追求着完美、包装着自己的懦弱、掩藏着自己的真心。

他有命必从,他从始至终,他循规蹈矩,他不能为自己的不情愿说“不”,他更不能为自己的自由说“要”。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他是父母包装下的完美雕塑,也是活在襁褓中永远不能自由展翅的雏鹰,即使想要高飞,也要按照既定的轨迹。

而当他一旦有所反抗,哪怕稍有懈怠,就是十恶不赦、万劫不复。

这两个角色后来形成了巨大的冲突和反转。本恶的哪吒在众人的不可思议中成为正义的守护者,本善的敖丙在家族的期待下成了邪恶的化身。

坏小孩变乖很难,但大家忽略了,好孩子变坏,则非常容易。

他们俩都在以不同方式为别人而活。哪吒为反抗别人的憎恶而活,他想要活出自己“不必如此”的人生;敖丙为救助龙族而活,他想要活出一个“应该如此”的人生;但根本而言,他们俩都是想要活出“赢得别人认可”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没有好坏,只有遗憾。最后所有的“别人”随着那些“期待”消失了,剩下的自己,又何去何从?

最后,哪吒在自我承担天雷的宿命时,敖丙善心发现,也随着哪吒一同承担。说是承担,不如说是反抗。

庆幸的是,他们最终明白了,要活出自己“本来如此”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爱与恨——真诚为爱,期待转恨

李靖夫妇对哪吒是爱的,但这种爱里,怀有不满足的恨。恨他生不逢时,恨他不如己愿,恨他在劫难逃。他们想出各种办法让哪吒免于天雷劫难。李靖为了救哪吒,愿意以灵符转换生命,替哪吒去死。但哪吒最后选择自己勇敢面对。尽管再爱,没有苦难能够父替子受。

龙王和龙族对敖丙是爱的,但这种爱里,怀有不可违逆的期待。期待他光复家族,期待他顺势而为。这种期待是一种强加,一种对子女人生的绑架和占有,一种父债子还的依赖。

最终,李靖夫妇真诚的爱,成为感化哪吒的最大动力。而龙王的期待,成为敖丙走向不归路的恨。

对与错——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丝余地

太乙性格温和,不拘小节,活得真实,也足够真诚。虽然天资不足,但师父仍然将护持灵珠和魔丸的重任交给了他。

太乙因为贪恋美酒,被师兄申公豹算计,将灵珠夺走之余,让魔丸投胎成为哪吒。

其实,仔细思考灵魔二珠被调换的事,是否想过,如果哪吒顺理成章得灵珠投胎,会不会就能顺应“天命”,成为像他父亲一样守护一方的能人勇士?并得到万民尊崇?

我想,这样一来,哪吒成功几率很大,但成就不一定大。

试想,一个顺理成章的人生,看似如鱼得水,但这样的从善如流,也有可能就此默默无闻。而哪吒的人生就此不一样,正是源于一开始大家眼中太乙的错误导致。

一个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因缘条件稍有不同,结果便是千差万别。我想,如果哪吒没有魔丸的堕落,很可能就没有最后救世英雄的重生。百炼成钢,说的就是这样。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所以,看似对与错,只是一个开始,不能导致任何结果的必然。很多人事,若非破坏法律规则、公序良俗,或许暂时不要以一时的对错去评判。

凡事留有余地,是一种善意,也是一种智慧。

善与恶——若不自伤,何来被伤

善恶对错,不是简单的问题,超越善恶,才是最终命题。

如上文所说,其实,静下来思考,你会发现,这部剧的可贵之处:

太乙没有错,因为他被师兄算计、被别人看不起的时候,仍然相信哪吒有改变的可能;

申公豹没有错,因为他的出身,尽管他再努力修炼,但从来没有得到师父的认可,所以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哪吒父母没有错,尽管他们有无数的理由去放弃哪吒,但仍坚守作为父母最初的那份爱;

龙王没有错,他们因为被天宫囚禁,等待千年,只想脱离苦海;

百姓没有错,他们的趋利避害仅仅是弱势者一种自保,可能这种自保有些盲目,但毕竟他们在神力面前手无寸铁。

多方看似不共戴天的敌对,基于各自的立场,其实都没有错。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我想,这也是我体会到的片子传达出的一种价值主张,即:任何时候,不要轻易下定论。不要轻易评判一个人、一件事,更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一件事。

给自己和这个世界多一些理解和成全,如同我们静静看着未完的电影、留着自己的眼泪一样。

故而,我常说,世间之事,其实本无对错,错在人心分别,错在了时节因缘。

既然对错不可得,那么,关于那些是非恩怨中的善与恶,也终究在漫漫时空中得以消弭,最终在自我升华中得以超越。

如同登山,只有超越高度、人迹、树石、云雾,你才能看到云顶日出的可贵。

归途——今后我与自己流浪

以上是触动我的一些情节分享,当然,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部电影的观感,也是仁者见仁之事。我相信,你一定也会有自己的感受。

既然人生是归途,即使孤独流浪,又何妨?

甚至,你仅仅将其当作单纯的娱乐消遣,一笑而过,也未尝不可。毕竟,戏里戏外,皆梦一场。

无论如何,在别人的成长中,看到一个更本真的自己,也不枉你我在这场生死大梦中,哭过、笑过、爱过、恨过。

(图片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

最后,分享片尾曲中的几句歌词,写的像诗歌一样美好,以此纪念每个人心中如哪吒一般勇敢、无畏、本真的自己。

今后我为自己绽放

在告别后坚强受伤也绝不投降

背影会解释我所有的去向

今后我与自己流浪

如何才体会成长

不过是将自由亲手埋藏

为何在爱里倔强

只有牺牲自己最初模样

终究要天各一方

才发觉身后再无避风港

人生只相逢一场

只求为你们留下最好的时光

在期待后失望在孤独中疗伤

拥抱已耗尽我所有的力量

——《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曲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n/12872.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