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纳尼亚传奇中的ldquo三艺r


C.S.路易斯从小接受的是古典教育。成年后成为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的他,在托尔金等好友的影响下,回归了曾于少年时放弃的基督教信仰。他的教育背景从此和信仰背景相结合,贯穿于之后的创作历程,他最负盛名的作品《纳尼亚传奇》系列便是代表。

古典教育的标志是七艺,特别是其头三艺,即文法、逻辑、修辞。三艺的思想主要针对人文学科,但并非在其他学科不能应用。

根据多萝西·塞耶斯(当代基督教古典教育的奠基人, 小说家,牛津人,也是路易斯的好友)的定义,在语文教育中,文法是指“语言的结构——先是任何语言,而后是语言自身——语言本身究竟是什么,语言是如何组织、运用的。”逻辑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何定义所使用的术语,并作出 表述,如何形成一个论述,并找到自己和别人论述中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辩证法,包括逻辑和辩论。”修辞是“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如何将必需要说的话说得优雅和有说服力。”

而在《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中,三艺教育的影响随处可见。

这个橡木衣橱由C.S.路易斯的祖父亲手雕刻而成。最初摆放在贝尔法斯特路易斯孩提时代的家里,后来搬到他位于英国牛津附近的家中。据其兄长华伦说,正是它启发了 本纳尼亚故事。

文法

虽然《纳尼亚传奇》绝非单纯的低幼作品,但其创作初衷确实是面向儿童。所以虽然路易斯同时是语言学教授、护教学专家和大师级作家,若想引经据典故作高深恐怕并非难事,但他却特意使用孩子们都能明白的简单英语来撰写这个清新又深邃的故事,以致本书足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 入门教材。

真正的大师总是能做到言简意深。如同耶稣基督那些貌似朴实无华的比喻一样,《狮子、女巫、魔衣橱》虽然没有在语言层面设置壁垒,但这并不影响它对真理和艺术的承载与传扬,就像内力深不可测的乔帮主,即便用太祖长拳(或者第八套广播体操)也能打遍天下 手。

类似地,在使用文本分析程序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同样可以发现,《哈姆雷特》只用到个单词,这差不多只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要求的单词量,其中出现过五次以上的词,只有个。而《哈姆雷特》已经是莎剧中使用单词最多的了(在我还是计算机系教师的时候,我曾用shll脚本验证过这个结论)。

所以,文法阶段的重点,绝非“茴字有几种写法”,而是语言本身的结构与规则。

逻辑

在中世纪的古典教育和经院哲学中,逻辑都是核心。不过到了现代情况显然已经不是这样。所以书中的老教授(应该就是代表路易斯)不止一次地问过:“现在的学校都教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教你们逻辑?”这些质问在路易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人之废》中得到了进一步阐释。

老教授在质问之后,紧接着提出的就是一个经典的三难论证问题。

露茜声称衣橱后面有个纳尼亚世界。她的哥哥姐姐对此迷惑不已。于是老教授告诉他们,只有三种可能:要么露茜撒谎,要么露茜疯了,要么她说的是实话。他进一步指出: ,彼得和苏珊从自己的经验就应该知道露茜从不撒谎;第二,露茜显然也没有疯。因此,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他们就应该假定她说的是实话。

这种论证方式和福尔摩斯的基本演绎法异曲同工:排除所有其它不可能的结论之后,剩下的那个不管多离奇,也是真相。

其实老教授就是《魔法师的外甥》中的小男孩狄格利,所以他当然知道纳尼亚的存在,可他仍然循循善诱,用逻辑推导来引导孩子们去自己发现答案。这一点值得所有教育者,特别是基督教古典教育的教育者注意和效法。

在《返璞归真》中,路易斯为耶稣的神性辩护时,采取了和他的老教授一模一样的方法:

“我在这里试着阻止有些人说相当愚蠢的话,就是人们对于基督常说的:‘我乐于接受耶稣是一位伟大的道德导师,但我不能接受他所宣称的自己是上帝。’我们一定不能这么说。一个凡人即使说了耶稣所说的话,他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道德导师。他也不是一个疯子,疯得像有人说自己是一个荷包蛋一样。你必须从中做一个选择:要么这个人过去是、现在仍是神子,要么是一个疯子,甚至连疯子也不如。你可以把他当作一个傻瓜关起来,可以朝他吐口水,把他当魔*处死——或者就必须俯伏在他脚下,称他为主和上帝。”

修辞

虽然《纳尼亚传奇》曾获得的是卡耐基儿童文学奖而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这个系列奇幻大作常被用来与《魔戒》做比较并多被认为不如后者,但它丰富深邃的内涵及其可挖掘之处其实毫不逊色于任何伟大的作品,包括托尔金的作品在内。

纳尼亚世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对许多约定俗称的形象或符号的继承与化用。这也反映了路易斯的学术功底和背景。

神话传说与风俗习惯中的符号自有深意。对这些符号的简单承认,就是一种保守主义意义上的敬畏传统。比如当知更鸟出来引路时,彼得他们就简单地跟着它走,因为“在所有的故事中知更鸟都是好的”。在一个民族中经久流传的故事,通常就是这个民族的智慧结晶,所以路易斯含蓄而巧妙地借着孩子们的口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健全常识”:所谓健全常识,就是引路的知更鸟和筑坝的海狸是好的,用暴*统治的女巫和为虎作伥的食人魔是坏的。

在英国传说中,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死亡时,棕色的知更鸟飞到他的身边,在他的耳边歌唱,以安慰他的痛苦。耶稣的血染红了知更鸟的前胸。于是后来所有的知更鸟都有了基督之血的印迹。

与健全常识相对照的是埃德蒙的理性自负。他貌似深刻地质疑传统和常识时,反映出自己的不信和邪恶。他一共质疑过五次:

次是在跟随知更鸟上,“我们怎么知道那只鸟是哪一边的?”(第六章)

第二次是关于正义方,“我们怎么知道羊人是正义的而女王是不正义的?”(第六章)

第三次是关于羊人,“我们怎么知道羊人救过露茜?”(第六章)

第四次是关于海狸,“我们怎么知道海狸是好的?”(第七章)

一次是关于海狸的立场,“我们怎么知道你是朋友?”(第七章)

这不能不反映了路易斯本人对古典教育精神和现代理性主义的不同态度。

纳尼亚传奇中最明显的符号当然是狮王阿斯兰。这个设定理应引发任何认真读过圣经之人的正确联想:它就是犹大支派的狮子,纳尼亚世界的耶稣基督。偶然间我还注意到蒙古语中“狮子(арслан)”的拉丁拼法和读音恰好是“arslan”。我虽然不知道路易斯教授在语源学上选择这个名字的深意,但我想他一定是有用意的(这也算是“尊重权威”的健全常识)。当然,不知道这个用意也不太会影响阅读。

而白女巫的人设也并不简单。借着海狸先生的口,路易斯告诉我们,她是莉莉丝(Lilith)的女儿。莉莉丝(莉丽丝,Lilith)最早出现于苏美尔神话,亦同时记载于犹太教的某些拉比文学。在这些文学中,她被指为亚当的 个妻子,由上帝用泥土所造,因不愿伏在亚当之下而离开伊甸园。她也被记载为撒但的情人、夜之魔女,也是法力高强的女巫。所以,当看到纳尼亚的白女巫念念不忘“亚当的儿子”和“夏娃的女儿”之时,知道“莉莉丝”这个设定的读者,想必会读出一丝别样的滋味。

而这个莉莉丝后来与精灵(Jinn)结合,生下了一些奇怪的后裔(比如白女巫)。这里的精灵(Jinn)明显就是影射绿教信仰中的Jinni(精灵),一种存在于地上并运行超自然能力的灵。在《能言马与男孩》中还能看到更多的影射,比如卡乐门王国的人们崇拜的塔什(Tash)神。有许多咒语用来崇拜这个神,比如“塔什是不可抗拒的”,“塔什保护我们”等等,放到今日大约就是“塔什胡克巴”之类。在《 一战》里路易斯干脆明言,这个塔什神就是阿斯兰的对立者。而考察一下便知,“Tash”这个词,其实是土耳其语“石头”的意思。如果你多少了解一点穆教的背景知识,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要用石头来代表那个反基督的异教信仰。另外,土耳其软糖的设定,也堪比魔*对耶稣的 个试探。不过为什么又是土耳其呢?恐怕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在阿斯兰的驻跸之地,有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灵和动物,包括:森林女神、水泽仙女、人头马、独角兽、豹子、鹰和大狗。但也还有一只对我们来说可能莫名其妙的鸟——鹈鹕。

不过既然阿斯兰代表基督,那么出现鹈鹕也就意味深长了,因为在纹章学和基督教艺术中,“敬虔之鹈鹕”常是救主基督的象征,因为人们认为,鹈鹕会撕裂胸膛,以血为食,喂养幼仔。所以在这个故事中,鹈鹕预表阿斯兰将献上自己为祭。

另一个符号是圣诞老人。当然,不少人认为,圣诞老人的出现显得突兀。路易斯的好友罗杰·兰斯利·格林就曾劝他去掉这个形象,但路易斯仍然坚定地把他保留了下来,虽然并未给我们太多的解释。不过有人认为既然海外大帝代表圣父,阿斯兰代表圣子,那么圣诞老人就是代表圣灵。这或可算是一种颇为自洽的说法。

令我个人最为叹服和深思(你也可以认为是脑补)的符号,是羊人吐姆纳斯先生。如果中国人讲故事时提到“迎面走来一只大灰狼”,我们一定会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同样,当初入纳尼亚的露茜看到“迎面走来一只羊人”时,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这其实是一个比大灰狼邪恶得多的暗示。

因为如同露茜自己后来指出的那样,这位羊人其实是“农牧之神”,也就是希腊神话中 的“潘神”。

潘(英文:Pan),掌管树林、田地和羊群,有人的躯干和头,山羊的腿、角和耳朵。他的外表后来成了中世纪欧洲恶魔的原形。潘喜欢吹潘笛(这种乐器传到中国后叫做排笛),因为潘笛能催眠。潘生性好色,经常藏匿在树丛之中,等待美女经过,然后上前求爱。

所以,当我看到羊人吐姆纳斯把小露茜接到家里,给她好吃好喝,又拿起笛子吹摇篮曲,然后露茜就被催眠了的时候,我是有点儿难受的。因为这就好像金庸粉丝写一部小说,里边清纯如小龙女一般的女主角敞着门就睡着了,而隔壁道貌岸然的住户恰好名叫尹志平(新版里叫甄志丙)。所以接下来,如果没有某种逆转事件出现,看起来悲剧是在所难免了。

因此,当露茜醒来发现羊人竟然在痛哭流涕时,路易斯的“故事新编”就意味深长地先于埃德蒙的被赎而呈现出了救赎的主题。这个羊人是以吹笛之邪恶潘神为原型的,所以他的悔改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重生神迹,是春天和阿斯兰到来的 个记号。这一幕正如米沙在老卡拉马佐夫的窗下放下了弑父的锤子,象征着罪人的灵*被神的大能复活,于是只能行恶的人竟然悔改向善,从此冰雪开始融化,世界开始更新,天国开始降临。

正是因为露茜对羊人先生的念念不忘,四位兄弟姐妹才再次进入纳尼亚,见证并参与了那个世界的救赎历史。当露茜跟随大*冲进女巫的老巢,却发现羊人也已被专门制造白色恐怖的邪恶女王变成了石像,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然而他虽然被女魔所害,但他的灵*已经得赎。所以当阿斯兰终于赶来将羊人复活,死亡就和罪一样被神逆转,从此圣徒便终于得了安慰。

结语

综上,我认为所有基督教古典教育的从业者,在圣经和神学基础之外,都该像火箭熟悉自己的球杆,梅西熟悉自己的球鞋一样,热爱并熟悉《纳尼亚传奇》,因为截至到目前,再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能像纳尼亚传奇一样,将“福音”和“三艺”结合得如此完美,如同那奇妙衣橱背后的灯柱,引领我们进入基督教古典教育的世界。

郭暮云的半导体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n/11599.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