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大师的年轻时代


大师的年轻时代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别把生活看作日子叠着日子,而是看成一场场修行。

众所周知,马尔克斯是公认的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一生堪称励志的典范,从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学生,一步一步成为影响了全世界的伟大文学家。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对生活都太贪婪,以至于身体和灵*都忘记了对未来的期盼,直到现实告诉我们,未来和我们曾经的梦想不一样,便又开始怀恋旧日。

但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他又说: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好吧,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马尔克斯年轻时的一段经历:

当时他在波哥大国立大学法律系念书,住在市区的一栋膳宿公寓里,楼上楼下的房客以及室友都是来自大西洋沿岸的大学生。下午没课的时候,马尔克斯会窝在寝室或去附近的咖啡馆里读书以打发时间。

他的书都是从那些买得起书的同学那里借的,借期很短,有时需要废寝忘食的阅读,才能按时归还,这样才能获得再次借阅的资格。

书店的橱窗里陈列着经过二战漫长的出版沉寂期后,布宜诺斯艾利斯新鲜出炉、翻译出版的新作,这是穷困潦倒的学生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总会有几本在学生咖啡馆里被争相传阅。

马尔克斯最喜欢风车咖啡馆,因为那里经常有 的诗人和作家出入,大伙喜欢围坐在文学巨匠们的座位周围,听他们神侃女人和*治的同时,还会聊到一些值得学习的新东西。

法律系的豪尔赫同学向他推荐了《圣经》于是马尔克斯记住了约伯同伴们的全名。但是在阅读,詹姆斯?乔伊斯的《尤里西斯》时,他读得断断续续,磕磕绊绊,直到耐心耗尽,难以为继。

室友维加借给他一本枕边书,本想让他睡个好觉,哪知适得其反,马尔克斯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安然入睡,这本书就是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读完《变形记》,窘迫的马尔克斯在室友借给他的便携式打字机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这时,当地一家《观察家报》副主编萨拉梅亚发表了一篇名为哥伦比亚新一代作家乏善可陈,后继无人的感慨文章。马尔克斯顿时觉得这仿佛是给自己下的战书,于是他决定去投稿,但又不敢把作品拿出来,先给同学们看一看,自己埋头改了又改,直到确定不能再改了,就直接送去了报社,但又不敢送给副主编本人,只是交给了传达室,门卫说:你自己送上去吧,二楼,当面交给萨拉梅亚先生。

他吓得把稿件和字条搁在桌上,撒腿就跑。

没想到他的这个短篇《第三次忍受》很快被刊登出来,还配了画家埃尔南?梅里诺的插图。马尔克斯 个反应是:坏了!一份《观察家报》需要五生太伏,他还欠着公寓老板娘两个月的房租,那是一份报纸的倍啊,如果自己有五生太伏,肯定是先应付生活,比如坐有轨电车,打公用电话,喝杯咖啡或擦一次皮鞋什么的。

于是无可奈何的马尔克斯只能来到大街上央求一位绅士,把看过的报纸送给他。

就这样,他 次读到了自己变成铅字的作品。但是越读越丧气,因为他写作时投入了那么多爱和痛,毕恭毕敬效仿旷世奇才卡夫卡的作品,现在读起来却晦涩难懂,仿佛是支离破碎的自言自语。

可同学朋友们却异常的开心,大家举着报纸冲进他的房间,恭喜他,称赞他,可是马尔克斯知道有的人可能只读了两三行字。他的那位法律系同学,就是借给他《圣经》和《尤里西斯》的豪尔赫,却告诉他:你吃了豹子胆,你捅了多大的篓子知道吗?如今,你跻身于知名作家之列,开弓没有回头箭。伙计,你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其实豪尔赫都没来得及去看那篇《第三次忍受》,但他总结道:无论如何,那个短篇已经成为过去。如今,重要的是下一篇!

很快,马尔克斯的第二篇《埃娃在猫身体里面》发表了,这是以他儿时认识的一位想钻入猫身的美女为原型写的故事。

几天后,萨拉梅耶亚副主编以“尤里西斯”为笔名,在《观察家报》上的每日专栏撰文,直入主题道:本报文学增刊《周末》的读者们恐怕已经注意到,一位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文学天才…接着又说:幻想世界无奇不有,但将其精华质朴自然的表现出来,绝无虚张声势,并不是每个初涉文学的20岁青年都能做到的。 结语,他无毫无保留地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出现,意味着一名新的引人注目的作家诞生了。

这就是一代文豪加西亚?马尔克斯年轻时初涉文坛的一段经历。厚积薄发,如果没有前期的潜心阅读和学习,就不会有《第三次忍受》,《埃娃在猫身体里面》,更不会有后来经典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

发现全新自我,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云中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n/11441.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