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这4种父母,累死都养不出懂事的孩子,望周


莫言曾经说过:孩子的 ,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然而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父母操劳一生养出“白眼狼”的,并不在少数,其中不乏 的孩子。

比如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安家》,经营包子铺的严叔老两口,节衣缩食省钱给儿子讨了媳妇,又全款买了房。看着宝贝儿子过上了好日子,老两口止不住地高兴。

谁料儿子翻脸不认人,房子一到手就把父母撵了出来,不让老两口在这住,怕媳妇不高兴。

看到这里的观众们再也忍不住了,大呼这孩子是个“白眼狼”。

为孩子呕心沥血一辈子,换来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心寒。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孩子却偏偏不懂?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不是白眼狼。我们是时候回到问题的源头,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缺失了什么。

尤其是下面这4种父母,务必警醒起来。

1

放纵孩子的父母

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就是合格的父母吗?

大错特错。这样只会养出一个无法无天的“霸王”,和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巨婴”。

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时,赵薇饰演的妈妈曾对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纵容你,不会因为你可怜,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就迁就你。

这个世界很残酷,你必须有真本事,不然谁也帮不了你。”

惯子如杀子,溺爱就是害。

前段时间有个白衣女子火遍全网,当街掌掴一位年迈的妇人,老人被打后,捂着脸不敢反抗。

更骇人听闻的是,这个被打得踉踉跄跄的老人,竟然是她的母亲。

究竟有多大的仇怨,能够让人凶残到罔顾人伦?

围观群众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前制止,没想到母亲却一直护着女儿,说这是他们的家务事,外人管不着。

何其悲哀!老母亲挨打后唯唯诺诺的样子,仿佛被孩子这样对待已经是家常便饭,已经到了这一步,所有的教育都为时已晚。

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无节制的放纵,是家庭教育中一剂*药。它不光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也会毁掉一个家庭的未来。

2

爱发脾气的父母

微博热搜上曾有一个话题#易怒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引发了网友热议,底下有上万条扎心评论。

害怕犯错,害怕冒犯,害怕冲突,害怕被责怪,所以唯唯诺诺,畏手畏脚;

变得很易怒、很爱哭、很恐惧做错事,为小事担惊受怕却无法改变;

真的不想做调和了,想赶快离开这个家……

字里行间,都是心理阴影,这些 会伴随孩子一生。

父母情绪不稳定,随时随地发脾气,家里像是有一个易燃易爆的定时炸弹,孩子不得不逼着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

无论是语言暴力还是冷暴力,长期处于威慑下的孩子,看似听话,其实内心惶恐不安。

他们心头有一根时刻绷紧的弦,超过了承受限度,最终都要爆发。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一向老实沉默的孩子,反而会做出极端行为。

当你利用家长的身份和威严,用强制力驯服孩子的时候,看似你赢了,实则你输了。

3

包办一切的父母

为孩子包办一切,看起来是爱,背后隐藏的是对孩子完全不放心,控制欲由此而生。

央视曾耗费十年打造了一部教育纪实片《镜子》。

在这部纪录片里,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家庭:都有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和暴戾乖张的孩子。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亲心力交瘁,无助地感叹:“现在和儿子就像仇人一样。”

儿子含泪控诉:“我永远都没有自己的想法,一直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活!”

于是他们开始了反抗:抽烟、酗酒、打架、早恋,父母越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什么。抗拒父母一切善意,将他们视为洪水猛兽。

还记得北大高材生王猛吗?他实现了父母对于 的期望,代价是12年的反目成仇。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控制欲:

从小学到出国,他总是被父母关在家里。父母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王猛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王猛从小就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高考状元,北大高材生,后来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王猛的父母难以接受,自己倾尽一切培养出的孩子,到头来居然要和这个家庭决裂。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年只不过是困在一个看不见的模具中,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

《当我遇见一个人》一书中写道:“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活什么?少一分控制,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为孩子包办了一切,也就等同于剥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一个麻木的灵*,再 又有什么意义呢?

4

不计回报的父母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无限度地为孩子付出?

作家刘墉说:“孩子会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上网一搜,啃老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人到了而立之年,仍然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不仅毫无愧意,反而啃得理直气壮。

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把索取当成理所当然,一旦得不到满足,便会反目成仇。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维斯冠有一句名言: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 礼物。

我们可以无条件地爱孩子,但不能不计回报。爱从来是相互的,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向孩子寻求回报,并不妨碍父母之爱的伟大。

因为这份“回报”,名字叫做——学会感恩。

写在

孩子的根,终究在家庭,在父母。

我们爱孩子是本能,对孩子的教育却是一门需要潜心研究的功课。

马克·吐温曾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养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芽罢了。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健健康康、结结实实地长大,还要让他由内到外成为一个有教养、有担当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之道,值得每一位父母求索。

共勉。

?作者:小玉老师,有道精品课专栏作者,知乎家庭教育类文章高赞作者。图片:视觉中国及网络。文末福利文言诗词抢分宝典名师直播互动+电子资料大礼包+无限次回放

由有道人气名师:包君成

亲授!

原价99元限时0.1元

3月29日14:00开课!

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乱序法

乐高法

古诗词的学习误区

古诗词赏析题如何解答

文言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三要素

文言文实词记忆的五种方法

文言文虚词记忆法

文言文最难倒装句拆解妙法

文言诗词的学习路径

兴趣培养

从生活点滴切入

初中人气名师包君成授课原价99元,限时0.1元抢购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j/6068.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