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

小白话三国晚节不保于文则


于禁作为曹魏集团外姓将领中声名赫赫的人物,不管在演义小说还是史书传记都用不少笔墨去描绘。但和五子良将中其余四人被后世广为称颂不同,于禁在襄阳之战投降关羽成为读者最为诟病的污点,尤其在演义小说中面对关二爷虎威时,于禁和庞德的巨大的反差更是坐实了于禁晚节不保的窝囊形象。《全面战争:三国》于禁那么史书中的于禁真是这样的吗,且看《三国志》传记分析。于禁字文则兖州泰山郡钜平,今天山东泰安人,东汉末年,水生火热的底层老百姓在天公张大神几兄弟的忽悠下,浩浩荡荡闹起革命。朝中掌权扛把子何屠夫眼看局势不好控制,就遣各部门得力干将各自回乡发展下线,鲍信就是其中一位,他回到山东扯起大旗赚吆喝。我们的于禁于同志就自愿加入到鲍老板的工作组里来,成为一名基层员工,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搬砖工作。94版《三国演义》于禁八年之后,已经在济北搞出名堂的鲍信斟酌再三,觉得光靠自己打拼未来发展似乎不太乐观,于是带着所有家当毫无迟疑的迎曹老板做兖州集团董事长,自己跟着曹老板干,于禁自然归到曹老板名下,但此时的于同学人微言轻,没人注意到他。谁知鲍老板刚入股还没等分红呢,曹老板带人跟张天公信徒干群架,对方人多势众,曹老板一方寡不敌众落了下风,危难之际鲍信扑上去替曹老板挡了几刀,直接血洒当场,一命呜呼。于禁肯定也不好受,但生活还得继续,组员被归到王朗名下,这位王组长在正史中可是个品行高洁、刚正不阿的雅士,可不是演义小说中被诸葛大爷骂吐血的断脊犬,这是后话。于禁继续跟着王朗搞业绩,时间不长王组长就发现他这个部下不得了,搞市场似乎比自己还牛气,于是毫不犹豫的拉着于禁到曹老板跟前,那一顿夸啊,直接把于禁整到曹老板跟前了。要不说人比人气死人,看看于禁这领导简直是伯乐,哪像那些生怕下属能力超过自己,抢着下属成绩替自己邀功的货色。新三国于禁曹老板考察一番觉得于禁还可以,给了点权利,于禁也没有辜负领导的器重,带着自己刚组建的小组出去搞市场,第一仗就搞定徐州广威县。曹老板一看小伙子是个办大事的人物,赶紧放权升职,于禁这才开始展示自己的过人能力,曹氏集团跟吕布集团在濮阳拼市场时,于禁带着自己的小组搞垮吕布两家店,顺道对须昌的负责人高雅下狠手。随后于禁势如破竹连下三城,围困张超,吕布集团遭受重创,接着张天公的信徒又来搞事情,于禁人狠话不多,先斩刘辟再杀黄邵,将二人部下全收拢到自己手底。又在和袁术集团拼市场时,搞死了对面的四名大将。这是于禁前期的履历,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于禁单独打市场的能力是要比乐进强一些,不管大小,至少一直是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于禁动漫形象以下几件改变于禁命运的事得重点说道说道。一、宛城之战真正闯出名堂,并让曹老板另眼相看是在宛城洗浴中心翻车之后,曹老板贪荤腥,就好那一口,那么多头牌不点,非挑上张总经理他婶子,这可把张绣惹毛了,当即掀了场子,先把贴身保镖典大爷配枪下了群殴致死,又拆了曹总座驾,情急之下还得说亲儿子好,曹昂把摩托让给老爷子,自己却被些不长眼的货当成小马仔砍死了。曹老板一行人被张绣追着砍了几条街,那叫一个狼狈,手下众人作鸟兽散。这其中就属于同志的小组有章法,在于禁指挥下临危不乱,虽有重伤倒下的,但绝不撇下同事撒丫子跑。等张绣不再追赶后发现还有人在逃跑,于禁拦下一问才知道好家伙曹老板极为看重的青州组趁乱截胡,敲诈勒索。于禁一听就上火,二话不说带着小组就莽上去了,劈头盖脸一顿收拾,把青州组整得服服帖帖。青州组可是曹老板的心头肉,拼市场的主力,平日里都是横着走,哪有人敢得罪他们,这于禁是吃了雄心豹子胆。果不其然,这件事被一股脑地捅到曹老板那去。手下人急了,让于禁赶紧找老板解释,于禁倒是大不咧咧地摆了摆手,有条不紊地处理完手上事之后,这才来到曹操跟前,将事情的前前后后数了个清楚。曹老板这个高兴,危难之际于禁不忘约束部下,纪律严明,坚守本职工作,还能打抱不平,这般识大体将义气的小伙子可不多见,于是曹老板大手一挥,直接升职加薪,赏赐原始股。得到分红的于禁工作热情更高,攻张绣、擒吕布、杀眭固都是一马当先。或许就是从这件事之后,于禁才真正地进入了曹老板的核心管骨干层,结合赫赫战功,他的职业生涯前期是很耀眼的。于禁动漫形象二、官渡之战初显威曹老板跟袁老板在官渡对垒时,于禁主动请缨担任先锋驻守延津,抵挡袁绍南下大军,就在这紧要关头,我们那位一直四处乱窜的刘皇叔突然乱入图谋徐州,这下曹老板不愿意了,调转人手亲自收拾刘老板去了。于禁心里苦啊,盘算这老板心真大,就给自己这么点人手跟袁老板干仗,但好在于禁还是沉得住气,坚守延津不失,延缓的袁绍大军的前进速度。袁老板瞅着跟乌龟壳一样难啃的延津渡口,开始回撤。可他没想到我们于同志可不是个怂人,你袁老板说打就打说走就走,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况且身边还有个干仗不要命乐文谦,于禁抓住时机协同乐进奇袭袁绍大营,大获全胜,一战浇灭袁绍集团的嚣张气焰。曹老板当然高兴,升职加薪常规操作了。于禁趁热打铁,原武之战身先士卒,亲自督战再得大胜。等曹老板领大队人马赶回来,跟袁老板干群架,于禁作为曹老板手下新晋顶流自然拼死效命,当然结果也是好的,曹氏集团成功吞并了袁氏产业,于禁职位身价水涨船高。于禁漫画形象三、斩昌豨震朱灵张辽劝进来的那位前同事昌豨闹跳槽,于禁带人上门收拾,大门院墙都拆了,眼看砸到家里来,昌豨一想跟于禁关系还不错,就赶紧说好话,表示不跳槽了,愿意安安心心工作。同事们觉得工作闹情绪事情不算大,既然这样就算了吧,让他去和曹老板说。谁曾想到于禁拉出公司制度,慷慨陈词,说的众人哑口无言,完了来到昌豨跟前一阵兄弟情深,互道珍重后直接结果了对方。曹老板听了之后不住感叹于禁公私分明,坚守法度,从此更加看重。这也要怪昌豨自己作死,反复无常,即便于禁想留也得掂量掂量后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干掉,正好当了自己升职的垫脚石。昌豨事件之后,曹老板扫平东海,论功行赏,加封于禁虎威将军,再后来协助张辽等人斩杀陈兰、梅成。这时候五子良将悉数登场,都已成为曹老板手下的得力干将,但于禁此人军纪严明,缴获的东西分毫不取,这种不薅公司羊毛的员工曹老板当然满意,赏赐给的就足。但过于严整的军纪导致下属会有距离感,老感觉领导绷着个脸,所以在军中于禁威望很高,但无法和部下打成一片。曹老板手下有个令他腻歪的人朱灵,可能怀疑其是搞无间道的,也有可能忌惮其枭雄的本事,更有可能是涉及到公司接班人选的问题,反正曹老板就是对其不爽。但念朱灵在自己最羸弱的时候投靠,又在之后的征战中劳苦功高,硬夺其兵权还是有些不妥,斟酌再三还是让于禁去。于禁在军中威望很高,得到命令二话没说,领着十几名随从就到了朱灵大营,当众宣读曹老板公告,收了朱灵的大权,归自己统领,朱灵眼巴巴看着于禁把自己踢出核心层,无奈之余对于禁还是很心服。于禁有这样的魄力跟他平日在下属中树立的威信密不可分,曹老板这下大松一口气,于禁直接升任核心管理层,并有代扛把子行事的权利,这在曹老板时期于禁名义上外姓诸将的最高的荣耀了。先不去争论曹魏时期的四方将军和四征将军哪个排前,襄樊之战的守城将军挂号征南,授假节是能指挥左将军于禁的,但假节钺这个名头却是独一号的。当然汉朝当时的扛把子献帝是傀儡,假节钺多少有些折扣,但曹老板可没有僭越君臣虚位,因此名义上看于禁就是当时外姓将领中职位最高的。卡游《三国杀》于禁四、败襄阳、降关羽建安二十四年,曹老板命曹仁去稳固荆州市场,没想到被关二爷围在樊城,无奈之余派于禁领庞德等人前去接应。无奈秋后暴雨连绵,汉江泛滥,洪水滔天,于禁率领的七只人马被大水冲散,损失殆尽,于禁同众将登上一处高坡无处躲藏。关二爷这才领着水军,乘船赶来,于禁无奈做了败军之将,大将庞德宁死不降。曹老板得知这件事后叹息不止,于禁一个老同志怎么还不如半路加入的庞令明。于禁被擒后,曹老板智囊伙同东吴孙老板,掏了二爷老窝。二爷身亡后于禁又被送到孙吴集团。时间不长曹老板病逝了,继位的曹大少直接上市曹魏集团。孙权一看于禁在自己这啥事不干,整天白吃白喝也不是个事,曹魏集团已经上市,家大业大,索性将于禁送了回去。曹大少亲自接见了老同志,看其容颜憔悴、头发灰白也吃了不少苦,端出大补鸡汤安慰于禁之后重新给了个闲职。完事让他去曹老板墓前祭拜一番,哪曾想这曹大少是个腻歪人,二十块钱找了个画简笔画的提前在陵墓墙上画了二爷斩庞德、降于禁的画像。这就有点不地道了,老同志常年身居高位,因为谈判失败被对方扣在项目组,好不容易熬到对方项目组解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好不容易回到公司,顶头上司来这么一出,心里不拧巴死才怪。果不其然,我们的老同志身体本来就不行了,这家伙整得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咽气了。于禁游戏形象纵观于文则的一生可以说位高权重、战功赫赫,但樊城一战二爷威震华夏华夏,作为曹魏将领中统帅级的人物,于禁自然是最好的背景板。曹老板的感慨也是有原因的,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败于刘备,损失夏侯妙才。于禁领着大军救援樊城,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两场大败虽不至于伤及曹魏根本,但无论是谁都不好接受,外加半途加入的庞德宁死不屈,曹老板是惜才之人,总不能让部下寒心。因而小白大胆推测,曹老板感叹于禁不如庞德是有褒奖后者并传话给众将听的意思,再有对樊城之围两军焦灼的忧虑之意,还有对于禁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毕竟是相识三十年的老同志了,说曹魏江山是曹老板的,不如说手下诸将本身就是曹魏江山,曹老板也是心力交瘁之下发出的感叹吧!实事求是地讲,此败有天时的缘故,并不能单以此事否定他的统帅指挥才能,但作为现场指挥,不能提前预判战场形势导致战败,无论如何去辩解都显得无力苍白,尤其还是在汉朝注重勇略气节的时代。于文则位高权重、战功卓著、军纪严整、为人刚正,不能否认他在曹魏创业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单说降关羽还谈不上晚节不保。现在广大三国迷口中的晚节不保是《三国志》中曹老板口中的于禁不如庞德,外加先降关羽再被押解东吴,最后曹大少羞辱郁郁而终,以及当代影视小说几件事共同作用之下导致的。光荣游戏《三国志》于禁于禁传记是整个曹魏武将中最令小白感触的一段,每每想到于文则这个复杂的历史形象,总会身临其境,觉得无力、憋屈。替他惋惜,替曹老板无奈,但历史的进程不会改变,读三国、话三国、品三国,构建自己心中最独特的三国,不正是我们感悟历史的初衷吗。我是初读三国的小白,寥寥拙见持续分享,不当之处还望指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j/16881.html


冀ICP备19029570号-13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