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八大锤”,票友们都知道京剧有一出传统剧目就叫这个名字,又名《朱仙镇》。
讲得是宋金两国摆阵朱仙镇,金兀术的义子干殿下——16岁的“双枪将”陆文龙(其实是北宋潞安州节度使“小诸葛”陆登的孤儿,父母殉国,不知道自己身世,认贼作父)出世扬名,阵前枪挑岳飞结义兄弟呼天保、呼天庆。岳飞盛怒,命金银铜铁四猛八大锤车轮大战陆文龙,不分胜负。(后边剧情略,但小说《说岳全传》中铜锤将狄雷此时还没投岳,是张宪替代狄雷的位置)
而喜欢古典演义小说和袍带书的朋友们听到“八大锤”这个常见的英雄组合名号更不陌生,一般是指分别使用“金银铜铁”双锤的武将的并称,虽然有时候他们所使用的宝锤的名称也会不尽相同。在这里笔者就借着这篇文章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有精彩的补充和论见。
下面就盘点下文学作品和袍带书中出现的“八大锤”:
张震佐先生的评书《东汉演义》:东汉刘秀阵营的八大锤:擂鼓瓮金锤——公孙阳八棱梅花亮银锤——马逵八棱铜锤——李金龙黄铜铁窝瓜锤——冯迁郎
隋唐题材的袍带书:原著小说中《隋唐演义》讲得很多是两代宫闱之事,只有少量英雄故事穿插其中。小说《说唐前传》没有秦用的出现,《兴唐传》笔者没看过,隋唐的八大锤的讲法都沿用袍带书的桥段。
西府赵王——李元霸:擂鼓瓮金锤一对锤重八百斤。据说是东汉名将“老当益壮”的马援(马超的祖宗)使用过的兵器。坐骑“万里云”(板肋癞麒麟)四明山一战锤震十八国反王,小说《说唐前传》第四十一回更是夸张说他将“十八家反王一百八十万人马,打得只剩六十二万”。(原子弹吗?)还撕了不服他的反王徐元朗(一生就好撕人)
银锤太保——裴元庆双锤斤影视作品中无数次塑造的光辉形象,在此不作繁叙。
银面韦陀——秦用又号称大锤公子,使用人面赤铜锤,秦琼的干儿子,17岁时在瓦口关打死率兵进犯的突厥大都督红海名震天下。在十八家反王攻入扬州时,代替秦琼接玉玺,被机关毒箭射中面门身亡。
铁锤将、太平庄庄主——梁师泰,评书中梁师泰拒绝西魏李密的聘请,自愿去给西府赵王李元霸当开路将军,结果在天昌关遇到武举(唐代才有武举)主考官伍天锡,被伍天锡用混金镗打死,伍天锡也被前来复仇的李元霸活撕。
手持纸糊大锤的齐国远,一直是隋唐系列评书的一大笑点。
《薛刚反唐》原著清代如莲居士撰写的版本没有提及到“八大锤”,而在评鼓书大家刘林仙先生的评书中《薛刚反唐》出现了“八大锤”他们分别是:
薛葵——擂鼓瓮金锤(八棱紫金锤)上界铁石星官转世,全书中战斗力最高的人物,薛刚、纪鸾英之子,中宗李显皇帝的二驸马(大驸马薛蛟),评书中锤镇午朝门,威震天下。
白文豹——八棱梅花亮银锤,李唐的天保大将军,在评书中出场,跟薛刚是异姓兄弟,但是平时跟薛葵关系最好,被薛葵称为“豹小子”。为人心高气傲,“气死独头蒜,不让小辣椒”跟罗成、白玉堂性格相似,也为日后惨死埋下伏笔。是《薛刚反唐续》中,死的最不值的一个,看到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争皇位,薛刚薛强兄弟阋墙,白文豹逐渐萌生杀死李旦的念头。本应回营搬救兵的他遇到李旦,非要将其置于死地。被薛刚的侄子,薛刚的儿子也是李旦的御儿干殿下“宝刀手”薛平用八宝驼龙刀误杀,“一刀削三首”人首、马首、锤首,成为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秦文(武广)——八卦生铜链子锤,评书出场人物:原本是秦琼的后人,护国公秦英的儿子,因为秦英反对武则天夺取李唐江山,即皇帝位,而被丢入了油锅。秦夫人悬梁自尽前将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了丫鬟,丫鬟被前来抄家的武三思看中,选为侍妾,而秦文也被认为干儿改名武广,绰号“金臂二郎”,曾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跟薛姣、薛葵结拜,后来经过伍通讲明身世后,改回以前的姓名,反了武周,投靠大唐。
熊天庆——镔铁轧油锤。评书中出场人物:原本是镇守燕海登州老将军熊杰的三公子,因为慕名薛葵武力,总想与其一较高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跟薛蚪结拜,并且接受其馈赠的宝马良驹,和薛葵中秋节在长安城门附近大战二十回合,便被生擒活拿,后期出场实力一般。
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
严成方——擂鼓瓮金锤岳飞水战杨幺时被收服,原先跟他的父亲一起在杨幺账下效力,跟岳云大战八十回合后,被岳云用“流星赶月”打败,结为兄弟,也是八大锤中最小的(14岁),在为杨再兴报仇时,不分敌我杀昏头,被他人救出。岳雷扫北后,被封为总兵官。
岳云——八棱梅花亮银锤:岳飞长子,雷部正神转世。跟随父帅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锤震完颜金弹子,两战陆云龙,大闹朱仙镇。
狄雷——青铜倭瓜锤。平西王狄青的后人,叫花子打扮,岳飞牛头山救驾追杀金兀术,狄雷不明所以将岳家军当成金兵,阻拦去路,后来认出岳飞害怕责怪逃去。宋金对阵朱仙镇时,跟关铃、樊成一起投奔岳家军,大闹朱仙镇,名动天下。
何元庆——混铁锤。本来是汝南贼寇曹成的元帅。跟岳飞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岳飞爱惜他是个人才,多次生擒他不忍加害,后来被岳飞用攻心战收复,义结金兰,屡立战功。后来岳飞被害后,得到凶信的岳家军在牛皋的带领下杀向临安为岳飞报仇,但是岳飞显圣,在江边阻碍岳家军不得为其报仇,众将羞愧难当,牛皋跳江失踪(未死)、余化龙拔剑自刎,何元庆也举起铁锤将自己的头颅打碎而死。
小说《大明英烈传》倒是没有“八大锤”的出现,评书中的《明英烈》中的“八大锤”只能想到说话结巴,跟雌雄眼常茂耍贫嘴的使用擂鼓瓮金锤的朱沐英。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出现的使用锤子的武将,我只能想起在虎牢关跟吕布挑战还能奇迹生还(被砍断一只手)的孔融部将——武安国。《水浒传》中使用铁瓜锤的也貌似只有金钱豹子——汤隆(第五十四回)。但估计武安国使用的应该是长柄锤,不是文中“八大锤”使用的短柄双锤。《封神演义》中黄飞虎的儿子黄天化上阵使用的兵器也是两柄短锤。
在史料中出现的“锤”这个兵器,只能想到信陵君窃符救赵,力士朱亥用四十斤(战国魏国的度量衡是多少?)的铁锤击杀不听命令的魏国将领晋鄙。后来的韩国贵州张良指挥力士用斤的铁锤在博浪沙刺杀始皇帝,却误中副车。(这俩都是《史记》中记载的)可见那时的“锤”是力士的专用武器。在宋代及其之后出现了“骨朵”和“金瓜”这类用于钝击的打击武器。至于具体使用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笔者实在想不起来了,欢迎朋友们补充。
在本篇文章中引用的所有资料都是来源于古典演义历史小说和袍带书(不含影视作品),而非史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j/1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