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在《水浒传》中,但凡林冲出场,旁边的朋友总会一脸自豪的向别人介绍:“这是东京八十万禁*教头,豹子头林冲”。
然后,被介绍的人就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赶紧向林冲一拱手:“啊,林教头,失敬失敬”。
其实,懂行的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吹捧而已,就好比一堆朋友聚会,有人向旁边的人介绍:“这是省厅的刘科”。大家就赶紧端起酒杯,争先恐后的来敬酒。
大家敬的是刘科吗?不是,大家敬的是省厅,不是因为你是刘科就牛了,而是因为你在省厅才牛。
同理,介绍林冲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把“八十万禁*”给带出来,那是镇场子的关键,大家敬的是你“林教头”吗?不是,大家敬的是“八十万禁*”。
只有小人物,才会拿自己的单位来抬高身份,大人物出场,只需要报个名字就行了。
比如:“大家好,我是任正非”。全场起立,有没有,还需要别人介绍说,这是“世界五百强,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吗?
那么,“教头”在禁*中,到底是个多大的官?
说出来可能会颠覆你的三观,他不仅不是什么“官”,连个“事业编”都算不上,仅仅是一个“聘用人员”。
教头,其实就是*队聘请的一个武术教练而已,林冲是“枪棒教头”,那就是说明,他仅仅是“枪棒”这一个科目的老师,连个班主任都算不上。另外还有教骑马的教头,教射箭的教头,教布阵的教头等等。
林冲的工作,仅仅是给士兵们上课而已,上了课,他是老师,下了课,他就是平头老百姓,他对禁*没有任何的调动权和管理权。
而且,你知道当时北宋的禁*中有多少个教头吗?足足个。
禁*教头二百七十,都教头三十,使臣十。——《宋史》
所以说,大家尊敬林冲,“敬”的不是他的官职,而是他的“本事”,能到禁*中当教练,那确实得有一番好身手才行。
那么,谁才是禁*中真正的统帅呢?
禁*,是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发展,到后周时期开始成形,北宋沿袭了后周的禁*制度。
北宋禁*,分为殿前司和侍卫亲*司两部分。
殿前司是后周柴荣所创立,因为当年的侍卫亲*战斗力不行,一打就散,所以,柴荣让赵匡胤招募新兵,训练成了殿前司,是由柴荣直接领导的心腹*队。
殿前司设立殿前都点检一人,统辖所有亲*,是绝对的*事一把手,赵匡胤就是从这个职位起家的,也正因为赵匡胤干过,所以,北宋时期,这个职位一直是虚的,没人敢担任。
另外,在殿前都点检下面,分别设立了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三个职位,具体负责殿前*。
侍卫亲*,分为马*和步*,也分别设立了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三个职位。
这些都是禁*中的高层领导,另外还有一些基层小领导。
按照北宋的禁*编制,每百人为一“都”,首领称“都头”;每五百人为一“营”,首领称“指挥使”;每五营为一“*”,首领称“*都指挥使”;每十*为一“厢”,首领称“厢都指挥使”。
由此可见,在禁*中,最小的领导是“都头”,手下有兄弟,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连长。
说到都头,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武松,武都头!
武都头,县城部门小领导
武松这个都头,和禁*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知道,武松是在景阳冈上打死老虎之后,阳谷县令爱其才,留他在阳谷县做了都头。《水浒传》中写道:
知县看武松忠厚仁慈,有心要抬举他,就对他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立即跪谢:“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武松便做了步兵都头。
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武松这个“都头”,是阳谷县令任命的。
虽然说,北宋时期,有文官兼领*队的情况,但是,那也仅限于州以上的级别,县令是没有权参与*事的。
而且,武松上任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阳谷县的治安,并没有打仗的任务。
另外,《水浒传》虽然描写的是北宋的事,但是却成书于元末明初,在元朝时期,“都头”已经改变了性质,成为村庄里负责治安的头目的称呼,因此,施耐庵在写小说的时候,有可能会把这两个都头给弄混。
因此,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武松的“都头”,就类似于现在的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长。
虽然古今性质一样,但是,武松的都头,却远远不如现在的大队长。因为现在的大队长,好歹也是国家正式公务员,官职虽然小了点,没关系,可以慢慢晋升。
但是,武松的“都头”,却永远都不会有晋升的空间。因为这个职位,在古代算“吏”,不算“官”。
在古代,“官”和“吏”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官,是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之后,朝廷正式任命的,一般都是考中进士的人,在翰林院磨炼两年,就可以外放出去当个县令了,最次的,也得是“举人”出身。
吏,是县令自行招募,来帮助县令大老爷处理各种*务的,有人负责管教育,有人负责管农业,有人负责管赋税,有人负责管治安。
在古代的一个县里,只有两个人算是官,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县丞,其他所有县衙内的小官,都算是“吏”。
而且,一旦明确了“吏”的身份,是不允许再参加科举考试的,也不可能有晋升的空间。
也就是说,武松还不是吃“财*饭”的,顶多算是“事业编”。
我记得在看电视剧《水浒传》中有一个宋江的场景,他就非常自卑的说:“宋江只是一个小吏”。
宋江的职位是什么,押司,就是在县衙里给县令写各种文字材料的秘书,按说也属于位置低,能量大的一类,但是,就是因为是“吏”的身份,让宋江非常自卑。
从这个角度分析,武都头的地位,是要远远高于林教头的,至少,武都头在阳谷县,那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
不过,这个身份,在鲁提辖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鲁提辖,正儿八经的*官
鲁智深经常念叨一句话:“洒家曾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担任提辖”。
在北宋,确实有“提辖”这个官,在《宋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这里的“提辖”,一般是由州官兼任,正五品。
另外,宋朝在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都会设置提辖官,作为这四个场所的管理官员。
显然,鲁智深的“提辖”属于第一种。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他曾经的老板,老种经略相公。
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多次提到,但是从来没有露过面,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王进因为得罪高俅,投奔了老种经略相公,高俅居然连个屁都不敢放,可见其地位之高。
实际上,老种经略相公,指的是北宋“种家*”中的种师道。
在真实的历史中,“种家*”比“杨家将”的威名要高的多,这个家族常年镇守西北,金人南下入侵开封的时候,宋钦宗曾急调种师道回京勤王。可惜,最后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导致北宋灭亡。
种师道镇守西北,势力范围绝对不会小,鲁智深也说了,是“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府”,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下面管辖好几个“州”。
在当时,提辖是由州官兼任,也有独立担任的。但是,不管怎样,鲁智深都是妥妥的正规**官,相当于文官的正五品。
在普通人眼里,“八十万禁*”这个词,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而“老种经略相公”是什么东东,没有听说过。因此,会产生一种错觉,林冲是大人物,鲁智深,就你那单位名,就别天天挂嘴边了。
其实,恰恰相反,在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三人当中,只有鲁智深是正儿八经的“官”,而且还是正五品,武松是个有点小权力的“吏”,林冲只是个平头老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高衙内三番五次的调戏林冲的老婆,林冲都是再三忍让,高衙内都把他老婆抱到屋里开始上下其手了,他也只敢敲门吓唬。
说到底,“八十万禁*教头”这个名头,只是虚的,朋友聚会的时候,拿出来撑下门面还行,到底有几斤几两,只有林冲自己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ia.com/nrjj/13080.html